下图是1917年鲁迅受蔡元培之邀设计的北大校徽,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注:瓦当指屋檐最前端的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下列对北大校徽理解正确的有①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②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③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张④受到了五四运动的影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下列各式结果是0的是(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如图所示,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____ ;
(2)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示位置移至光具座的14cm刻度处时,需将光屏向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____ 的实像;____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完成实验后,继续模拟远视镜的缺陷,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