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重点在于批判封建教育。控诉那时科举制度的弊害,揭露旧社会使许多读书人成为迂腐无能的废物。
②重点在于揭示旧社会的世态炎凉。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对无辜、不幸者的冷漠无情,以欺凌弱小为乐事的恶习,以及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普遍麻木。
第二种见解更妥,即重点在揭示旧社会的世态炎凉。此“世态炎凉”的内涵见练习题干的表述,见作者的说明(即一般社会对苦人的凉薄),详细的分析参见练习一解答。需要指出的是,民众本身也是受害者,因此产生了这种普遍的民性弱点。同时,批判封建教育、批判科举制度也是小说的主题之一,孔乙己正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成了迂腐无能的人,人们的笑里当然包含了对这种科举制度的嘲讽,只是对孔乙己这样穷困潦倒的弱小无助的受害者应当更多地施与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