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一条鞭法”的内容是:“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粮,官为分界,在役应付。”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一条鞭法在中国赋役制度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改变了历代“赋”与“役”平行的征收形式,统一了役法……但在另一方面,当时中国民间极度缺乏白银,流通的是铜钱,而官方两税收的是白银。民间只有在交税的时候才会将铜钱折算成银子,所以要在缴纳两税的时候集中向商人兑换,而商人借此将银价抬高,这是明清延续的一大弊政,又被称为残民一条鞭。

──《中国赋税史••张居正改革》

材料二  器必试而后知其利钝,马必驾而后知其驽良,今用人则不然。官不久任,事不责成,更调太繁,迁转太骤,资格太拘,毁誉失实。臣愿皇上慎重名器,爱惜爵赏。用人必考其终,授人必求其当。仍敕吏部严考课之法,审名实之归。

敕下吏部,慎选良吏,牧养小民。其守令贤否殿最,唯以己端洁,实心爱民,乃于上才考称职,不次擢用。若但善事上官,干理薄书,而无实政及于百姓者,虽有才能干局(按:有才干),止于中考。其贪污显著者,严限追赃,押发各边。

──《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19 04:52: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代铜钱外流的现象格外严重,经营海外贸易的商人“以高大深广之船,一船可载数万贯文而去。”当时,日本、朝鲜、交趾等国商品经济发展,但本国货币铸造粗劣,数量不足。而宋朝的铜钱合金成分较为稳定,具有强度大、耐磨性等优点,国家对铜钱的铸造、流通过程的管理与干预,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铜钱的质量和信誉,因此各国都输入和使用宋朝的铜钱。南宋时,在南宋境内一缗钱到了金朝就可抵数贯来用.铜钱在海外诸国的购买力更甚.海外诸国的物品,“凡值一百贯文者,止可十贯文得之;凡值千贯文者.止可百贯文得之。”铜钱外流使得中国境内的铜钱迅速减少,甚至加别了宋朝的钱荒现象,从而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宋朝历代皇帝经常下达铜钱出口的禁令。为了弥补铜钱铸造原料的不足,宋政府实行严格的铜禁,内容包括有铜矿采炼所得原铜一律由国家统一收购,禁止私自制造铜器,禁止携带出境。

  材料二  17世纪中后期,英国经历了“金融革命”,信货工具、国债制度、银行网络相继产生,英国近代金融体系初步形成。18世纪后半期,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国内产品供过于求,英国政府积极推行自由货易政策,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逐渐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工业品输出国。与此同时,英镑随着海外货易、对外投资和殖民活动源源不断地输出,在国际化道路上飞速前进。1816年.英国议会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率先推行金本位制,规定l英镑含金量为7.32238克.通过金本位制的确立,英国主导了世界金触体系。19世纪后半期,英镑成为当时世界及重要的国际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