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中国近代思想的变迁,经过了一个民主共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魏源等知识分子从“公天下”角度盛赞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制;70年代以后到戊戌变法时期,从郑观应、王韬到康有为、梁启超,几乎无一例外地赞赏君主立宪制度;20世纪初,经孙中山等革命派倡导和与改良派的激烈论战,民主共和又逐渐取代君主立宪成为广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心目中的追求目标。
——整理自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解读材料,提炼一个关于中国近代思想演变的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阐述:鸦片战争后,魏源等早期知识分子开始冲破保守思想的束缚,开始了解西方政治制度,但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技术,而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去理解西方政治,停留于表面,更无具体的实践。到19世纪末,民族危机的压力和西方政治学说的传入,使资产阶级维新派认识到西方富强的根本在于政治制度,从而提出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等主张,但又不主张推翻清政府。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鉴于清政府的腐朽,批判立宪派保皇的主张,将政治体制变革与反满革命相结合,主张以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