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通商口岸在近代中国占有特殊地位。

材料一  1898年,总理各国事务的奕等人在奏开岳州等四处为商埠的奏折中称:“中国自通商以来,关税逐渐加增,……臣等再四筹维计,添设口岸,藉辟利源。”他们援引“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的“通例”,认为“强邻环伺”之际,“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政府批准同意,并规定自开口岸的管理及司法诉讼权,归中国政府。

据统计,自清末到民初,中国历届政府宣布自开的通商口岸达50处左右。

——摘编自《清末民初自开商埠简论》等

材料二  19—20世纪初中国部分通商口岸分布示意图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以“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变化”为题,解读上述现象。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5-06-18 05:18: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示例: 鸦片战争后,列强入侵,通商口岸数量的增加和地区分布的扩大,导致列强经济侵略势力深入,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破坏中国主权;客观上促进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十九世纪末,为解决财政危机,加上西方观念的传入,中国政府由被动到主动开放口岸,与列强争利,并维护管理、司法等部分主权。 结论:这是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表明政府已经具备了近代开放意识;显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