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再别康桥》,回答问题
“金柳”“青荇”等意象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诗人为何“甘心做一条水草”?
诗人将“河畔的金柳”比喻为“夕阳中的新娘”,既写出了柳枝的娉婷袅袅、妩媚多姿,也表达了诗人对母校的极度迷恋之情。河底的泥是“软”的,青荇的色泽是“油油的”,写出了景物的质感美。“招摇”将青荇拟人化,写出了它的动态美,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的欢迎。“甘心做一条水草”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热烈的爱恋之情。
学生小明的爷爷今年(2014年)恰好满八十大寿,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民国。寿宴上,一位历史老师问小明:你爷爷出生于民国多少年?小明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不同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中共同发展
③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增强了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
④加强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