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人类社会前进的每一步都和能源有利用息息相关.

(1)下列能源:①煤、②石油、③天燃气、④水能、⑤风能、⑥核能、⑦太阳能、⑧潮汐能中,属于可再生能源能源的是____ (只填序号)

(2)微波炉已进入千家万户,微波炉使用的能源是____ (选填“一次”或“二次”)能源;一只铭牌如图所示的微波炉将500g的牛奶[比热容c=4.2×103J/(㎏•℃)]从10℃加热到60℃时,用时2.5min,此过程牛奶吸收的热量是____ J,消耗的电能是____ J.

(3)核能发电的优点是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1㎏铀235的核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约等于2.5×106㎏标准煤(热值q=3×107J/㎏)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若南京市的一年用电量约为3×1010kW•h,则只需____ ㎏的铀235用于发电即可;但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是一把双刃剑,“3•11”日本超级大地震引发的核电站爆炸,造成了大面积的核污染,给人们留下了深重的灾难!所以核电站必须采取多种可靠的防护措施.同学们,看到图示的警示符一定要远离!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3-02 03:01: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④⑤⑦⑧,二次,105000,165000,1440

同类题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城市化是通过人口、工厂及各种机构向城市流动,而不是通过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工业经济的自我发展来实现的。在强烈地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必然向地理位置优越、社会经济环境有利的空间(城市)聚集。工厂企业聚集城市促使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城市居民接近工厂和劳务市场,可最大限度地选择报酬较高的工作,并可以节约工作往返所需要的交通费用,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城市公共设施为己服务。城市街区光怪陆离,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城市众多的公共设施为居民带来了方便,使人们享受了现代文明。城市繁荣和物质富裕,使其居民的收入远较乡村优厚。据1890年的统计,城市居民平均家庭财富超过9000美元,而农村家庭则为3250美元,收入差距甚为悬殊。工业化时期,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去开拓新的领域,追求新的成功。这种精神使美国的城市化得以迅速完成。

——摘编自李庆宇《美国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我国工业布局不得不进行大方位的调整。国民政府在抗战紧急状态下,为保存抗战力量,支撑危局,动员沿海及沿江的工厂大批内迁。将以上海为中心的工业重心,以长江为中轴,由东部向以重庆为中心的西部地区转移。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及沿江地区大约有超过1000万人先后迁移到西南和西北区域。在这些地区,拥有全部内迁工厂的1/3,共200余家工矿企业,包括兵工、冶金、机械、纺织、炼油、烟草等行业,它们集中了我国战时内迁工业的精华,成为战时生产军需和民用物资的主要基地。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领文官、参军、主计等处人员在重庆开始办公。国民政府定都重庆,不仅带动了军政、文教、工矿企业大量迁渝,也使得重庆城市人口迅速增加,重庆成为了全国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摘编自张忠伟《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部对重庆城市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