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我国是文化遗产大国,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不少地方政府只重经济发展,忽视文化保护,使原本丰富的文化资源遭受流失;也有地方政府把非遗作为一种卖点,使其越来越“商业化”,过度开发,使传统的民族文化遭到破坏和变异。普通民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也很淡漠,文物遭游客损坏,古建筑被写“到此一游”等新闻屡见报端。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对于保护好文化遗产应该怎么做?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2-16 01:46: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①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的正确的发展观、保护观。②政府履行好经济建设职能和文化建设职能,促使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相协调。③公民个人要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自觉保护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

同类题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00年,英国、法国、荷兰和奥地利等国围绕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其实这是一场诸列强借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进行的领土和殖民地的大掠夺。结果,1713年英国与西班牙签订了《乌得勒支条约》条约规定:英国从西班牙取得直布罗陀和梅诺卡岛,并获得在西属殖民地贩卖非洲奴隶的特权,为期30年。之后,英国的黑奴贸易进入高潮时期,独霸一个世纪之久,成为黑奴贸易的罪魁。

——摘编自陈紫华《英国的黑奴贸易》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认识到,把非洲人留在非洲进行奴役,既无风险,又可得到远远超过从奴隶贸易中获得的利润。因此,资本家渐渐地对奴隶贸易失去兴趣。19世纪初,英国殖民地欧文考查东非后,竭力主张废除奴隶贸易,就地利用当地资源,他说:“这些新的资源将为我国的企业和工业开放。”

——葛会伟《试论英国黑人奴隶贸易的状况和废除》

材料三:一小群改革者大力从事废奴运动。1787年,他们在英国成立了废除奴隶贸易协会。……1807年通过的一项法令标志着废奴主义者的首次成功,它规定英国船只不得参与奴隶贸易,并禁止向英国殖民地运送奴隶。……英国政府进而说服欧洲其它国家以它为榜样,允许英国军舰捕捉别国国旗的贩奴船。有一个时期,英国动用了海军四分之一的力量,即56艘船只,9000名水兵,在非洲、古巴和巴西沿海巡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