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 位

基  本  职  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三: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3)你怎么理解材料三中黄宗羲的观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5-14 11:45: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

(2)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

(3)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