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白居易的诗句,诗里描绘的太阳在水中的像属于(   )

A:色散现象

B:透镜成像

C:小孔成像

D:平面镜成像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5-18 03:38: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D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激发“到此一游”的文明耻感

李浩燃

       ①埃及卢克索神庙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上,刻划着汉字“丁××到此一游”。近日,有人在微博上贴出这样一幅刺目的照片,发布者“无地自容”的心情,也成为很多网友的一致感受。

       ②“没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神庙与汉字,两大文明竟以如此方式相遇,实在让人尴尬。不管是真心喜爱、跟风模仿还是年幼无知、出于炫耀,这种行为不仅污损了人类文明的瑰宝,也为中国游客添了一笔不良记录。

       ③相对大多数中国游客的有序有礼,少数人的不良表现更容易被放在公共外交的聚光灯下。不讲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踩踏黄线、在飞机上争夺行李架空位……因为这些行为,中国游客甚至在国外一家市场调研机构的调查中,名列“最差游客榜”第二名。当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从2000年的1000万人次快速增长至2012年的8300万人次,“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这句提醒更有特殊含义。

       ④“到此一游”的风波,理应成为反思文明素养的契机。面对刻字,现场中国游客莫不感觉羞愧,甚至连导游也赶紧走开。微博热议、媒体讨论中,惭愧、耻辱的情绪,谴责、反省的主调,也让人看到整个社会对文明素质的强烈吁求、一个国家文明意识的自我审思。当事孩子的父母也主动联系媒体,流下忏悔泪水,坦言“孩子犯错误,主要责任在大人,是我们监护不到位,平时教育做得不好”,公开道歉。未成年人犯错在所难免,应予以必要宽容并助其改正,但整个社会则应以此为镜、自我检视。

       ⑤的确,“到此一游”远涉重洋,也是国内不文明言行的不自觉“输出”。从被刻字弄得遍体鳞伤的长城,到赫然出现在故宫大水缸上的涂划,都是孩子耳濡目染的“活教材”。习惯了乱闯红灯,出了国可能也会“红绿色盲”;***声喧哗,在国外也难以主动调低音量。从这个角度说,文明习惯的养成不分海内外,文明素养的提升,更需要每个人的日常践行。

       ⑥有人说,最好的“到此一游”,是把旅途中所有的美好都刻在心上。而提升文明素养,也需在心上刻下这让人蒙羞的“到此一游”。在拥堵的公路上随意并道时,在地铁的长队里加塞插队时,在逃票成功洋洋得意时,在网络空间掐架骂娘时,在网络空间掐架骂娘时,,,这几个字就该闪动警示之光,提醒你触碰到了文明的红线。谨记“到此一游”激发的文明耻感,以此自戒自省,以此校言校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才能迈进一步。

       ⑦今日中国,吃饭穿衣已经不是问题,甚至海外奢侈品商店促销都会挂上汉语海报。然而,很多人也感觉,“两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的确,现代化的过程中,怎能少了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识的现代化?国务院会议倡导“健康文明旅游方式”,政府机构出台“文明行为指南”,这些都让人看到,在社会管理者那里,文明素养、人的素质,已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必修课”。

       ⑧同样是神庙,雅典阿波罗神庙的一块石板上,刻着这样的铭文:认识你自己。反思埃及神庙刻字事件,以此为契机省察自我文明素养,才能在国际交往中赢得尊敬,更让我们在文明复兴之路上“递进一层”。

(选自2013.5.27《人民日报》)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答题。

      【娱乐新闻】腾讯娱乐讯 教师节刚过,9月11日迎来女星江一燕(微博)的生日,被大家称为“爱心爬行者”的她一直低调坚持了七年,每年都抽空去广西巴马山区进行公益支教,从未带媒体曝光,只有一些热衷公益的志愿者随行,如今,她已经成了山里孩子们的亲人,是他们的小江妈妈,也是他们最爱的小江老师。

      【对话江一燕】

        她是小江老师 是孩子们的小江妈妈

        2007年到2010年期间,江一燕每年都来到小嘎牙村,给孩子们带来了校服,出资在学校设立了奖学金,学习好的同学每人都有奖励。这一举动推出后,第二个学期长洞小学一下子多了100多个学生,小嘎牙村许多不上学的孩子又回到了学校。长洞小学的教室与操场都是泥土路,因为学校建在山坡上,学生很不方便。江一燕就想着出资为孩子们修路。细心的江一燕看到,山里的孩子缺被子,缺蚊帐,她又买来了被子和一批蚊帐,小江看到孩子们把锅支在小山坡上烧饭,走过去看看,没什么菜,有的孩子只吃点黄豆,就给他们建厨房。2009年,在她的努力下,长洞小学举办了第一次运动会。跳绳、拔河,这些孩子们的脸上露出开心的微笑。之后,长洞小学的领导为江一燕送上了答谢锦旗,并将11月19日定为“长洞小学爬行者运动会日”,作为一个传统,每年延续下去。

        在小嘎牙村,平时几乎没什么年轻人,只有老人和孩子。在这里老人不会讲普通话,孩子们也不会讲,为了交流,有时,只好用肢体语言。有一次,江一燕与一个孩子聊天,这个孩子说,“小江老师,帮我画画我妈妈好吗?”“好啊,妈妈是什么样的?”孩子说,“不记得了。”江一燕一下子呆住了,她不知如何去安慰这些孩子。有一次,她问一个小男孩,“你的爸爸妈妈呢?”他不说话,哭了。有个小女孩曾对江一燕说:“小江老师,你可以做我的妈妈么?”那一刻她心里一酸,眼泪差点掉了下来。江一燕心里暗暗想着,一定要让这里的孩子快乐起来。

                                                                                                        放电影穿新鞋 他们需要的是陪伴

        2011年,第六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在北京闭幕,江一燕领衔青年影人先锋,夺得新锐女演员大奖。由于远赴广西山区公益支教,江一燕未能到场领奖。此时的江一燕正在山区给孩子们放映电影呢。

      “那是我给孩子们许下的诺言。我答应孩子们要放一场电影给他们看,今年来到长洞小学,我兑现了当初的诺言。”江一燕说。经多方联系,她设法从县城弄来了放映机,自己学会了放电影。“电影是在露天放的,孩子们和附近的村民都跑来看,他们坐在石头上,台阶上,那场面看了让人难忘。在那里,我看到了孩子们饥渴的心灵。”江一燕说。

         尽最大的努力,让山里的孩子们也能和别处的孩子一样地学习,这是江一燕的心愿。早在2008年,江一燕看到当地小学里没有电脑,没有广播扩音器,她就暗下决心,要为长洞小学建立一个广播站。“我不敢想象一个孩子的童年没有音乐会是怎样的,我们小时天天有音乐作伴,我那时想,一定要让这里的孩子们也能听到音乐。”江一燕说。她义卖了《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里的戏服、自己亲笔签名的爱心CD,并在一位上海好心人的帮助下,建成了小嘎牙校园广播站。小嘎牙广播站广播了!江一燕在博客里发布这一消息时,许多人看了都落下了眼泪。现在那里的孩子每天都能在学校里听到动听的乐曲。

                                                                                                         低调坚持7年 享受公益纯净假期

        这七年间,江一燕每年都会抽出一个月的时间前往山区公益支教,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吃一样的饭菜,住一样的木板床,认真地去每一个孩子的家里去探访,了解到这些留守儿童真正的需求。而每年的这一个月对于江一燕来讲,是一段无比珍贵的公益假期,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工作。江一燕坦言这些年的支教生活,反而是孩子们给了她更多心灵上的感动。无论环境多么贫瘠,自己多么孤独,但是依然会积极乐观地面对每一天。而这几年和孩子们培养的情谊也是最珍贵的。

      【采访江一燕】

        安徽商报:除了支教,你也成立了“爬行者基金”帮助孩子们,写的书也叫《我是爬行者小江》,为什么这么喜欢“爬行”这个词?

        江一燕:这是影迷给我起的,大家都说我在这个圈子太慢了,像爬一样,我的小名也是叫“爬爬”,所以就叫我“爬行者”。我觉得人生是需要走走停停的,需有一段时间思考和沉淀,才不会错过沿途美的风景,慢一点,可以走得更远、更长久。

        安徽商报:崔永元说你才是真正的明星,还有新闻称你是“娱乐圈的脊梁”,你怎么看?

        江一燕:这可真是愧不敢当。但是很感动的是,大家在娱乐圈里除了八卦,还能看到一些积极给人正能量的事情,并愿意传播爱、分享爱。我自己的力量微薄,能影响更多的人关注和去做,才是作为一个娱乐圈的人应该担负起的责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