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文房四宝与中华文明

齐儆

      ①“文房四宝”首先是书绘符号和文字(包括图画文字)的工具与材料。符号和文字的发明与运用使人类社会为之改观。符号化的思维与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蒙昧、野蛮时代与文明时代区别的主要标志,就是文字的发明与使用。文字帮助人类创造文化、传播知识。文字在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中,在加强民族、国家的团结与凝聚上,都起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文字的书写是离不开表现它的工具与材料的,离不开笔、墨、纸、砚。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文房四宝”就没有我国古代发达的经济、灿烂的文化,就没有伟大的中华文明。中国也就不会成为在人类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文明古国。

      ③“文房四宝”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绘写工具与材料,掌握与运用“文房四宝”,创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书法和国画。可以说没有“文房四宝”就没有中国的书画艺术。譬如只有以毛笔用墨及砚,在宣纸上,才可表现独具中国风格的书画,才能体现特有的中华文明之神韵。宣纸具有润墨性,施墨于上,可分五彩(焦、浓、淡、枯、湿),墨色斑斓,淋漓流畅。国画追求笔墨气韵,尤其水墨写意,更为注重墨韵,纸性渗墨散彩,层次分明;纸质净洁柔韧,涩滑适意。于上用墨,可生独特艺术效果,真可谓,运笔作字,龙蛇飞动,可得烟云尽态之姿,能获五颜六色之效。挥毫构画,肆意渲染,尽显“六法”气韵之神,俱收缥缈空灵之妙。

      ④再有“文房四宝”在其发展过程中,实用性与艺术性逐步结合,成为既有文具功能,又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无论是笔是墨还是砚,往往都经过雕饰、装潢,甚至纸张也是有一定的美形与花色。“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李白句)它们不仅可供使用,更可欣赏收藏,成为文玩清供。

      ⑤最后,在长期的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文房四宝”本身也蕴涵了文化内容,形成了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称颂“文房四宝”的诗文,就是这方面很好的体现。“砚铭”也是其中重要的内容。

      ⑥铭文是镌刻于器物或碑石上的“以称功德,以申监诫”的文体。砚铭是镂契在砚石上的铭文。砚铭常常表现砚主的思致、德操、藻志、情趣。民族英雄岳飞为其藏砚题铭:“持坚,守白,不磷,不缁”。(典出《论语•阳货》)后来,民族英雄文天祥又在砚侧镌刻铭文:“岳忠武端州石砚向为君直同年所藏,咸淳九年十二月十有三日寄赠,天祥铭之曰‘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沅茝〔zhi 止〕醴兰,忠荩〔jin 尽〕高致。镌石铭砚,坚洁昭质。抒发了崇高理想,显示了坚贞气节。

      ⑦一方石砚,就地质学意义上讲,只是一块岩石。若镂记于石,铭志于砚,此块“石头”便大不相同了。明清之际学者朱舜水在其一首《砚铭》中说:“砚以文重,文以人重……苟违斯义,瓦砾无用。”一方铭砚,尤其贤德铭砚,就不仅是一件文具,一种文玩,它已是文化精神的载体,其本身也成为文化。

      ⑧“文房四宝”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今天,我们应当弘扬传统文化,光大中华文明,为振兴中华做出贡献。

(选自《中国的文房四宝》,有改动)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10-15 12:06: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晞,字叔朗。幼而孝谨,淹雅有器度,好学不倦,美容仪,有风则。遨游巩洛,悦其山水,浩然有终焉之志。及西魏将独孤信入洛署为开府记室晞称先被犬伤困笃不起齐神武访朝廷子弟忠孝谨密者令与诸子游晞随神武到晋阳,补中外府功曹参军带常山公演友。复录尚书事,新除官者必诣王谢职,去必辞。晞言于王曰:“受爵天朝,拜恩私第,自古以王为干纪。朝廷文武,出入辞谢,宜一约绝。”王纳焉。及帝崩,济南嗣立。王谓晞曰:“一人垂拱,吾曹亦保优闲。”晞曰:“如圣德幼冲,未堪多难,而使他姓出纳诏命,必权有所归。”王默然思念,久之曰:“何以处我?”晞曰:“周公抱成王朝诸侯,摄政七年,然后复子明辟,幸有故事,惟殿下虑之。”王不答。是时诸王公将校四方岳牧表陈符命。乾明元年八月,昭帝践祚,诏晞曰:“何为自同外客,略不可见。自今假非局司,但有所怀,随宜作一牒,候少隙即径进也。”帝欲以晞为侍中,苦辞不受。孝昭崩,哀慕殆不自胜,因以赢败。武成本忿其儒缓,由是弥嫌之,因奏事大被诃叱,而雅步晏然。性闲淡寡欲,虽王事鞅掌,而雅操不移。在并州,虽戎马填闾,未尝以世务为累。良辰美景,啸咏遨游,登临山水,以谈讌为事,人士谓之物外司马。齐亡,周武以晞为仪同大将军、太子谏议大夫。隋开皇元年,卒于洛阳,年七十一。赠仪同三司、曹州刺史。

(选自《北齐书·卷三十一》,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