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奖基金会宣布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12月7日,她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用中文发表了“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总结了她成功的经验:目标明确、坚持信念是成功的前提。“1969年,我被指令负责并组建‘523’项目课题组,承担抗疟中药的研发,我决心不辱使命,努力拼搏,尽全力完成任务! “学科交叉为研究发现成功提供了准备。“从1959年到1962年,我参加西医学习中医班,系统学习了中医药知识。化学家路易˙帕斯特说过 ‘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当抗疟项目给我机遇的时候,西学中的序曲为我从事青蒿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准备。我收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并收集他们用于防治疟疾的方剂和中药、同时调阅大量民间方药。编写了以640种中药为主的《疟疾单验方集》。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值得我们多加思考,发掘提高。”在演讲的结尾,屠呦呦再次强调了中医药的重要性。她说:“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困境面前需要坚持不懈。“为了尽快上临床,在动物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我和科研团队成员自身服用有效部位提取物,以确保临床病人的安全。团队精神、无私合作加速科学发现转化成有效药物。衷心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感谢全国523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她表示:“没有大家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3-14 06:26: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