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
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已知:线段AB
小芸的作法如下:
如图,(1)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 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C,D两点;(2)作直线CD.
老师说:“小芸的作法正确.”
请回答:小芸的作图依据是
____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 )
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中国古代哲学家们讲“天人合一”,包含着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思。 。①人类虽然是万物之灵,但不要做大自然的掠夺者。②“和”的文化精神,渗透到人和人的关系中,便是注重和睦相处,以达到人际关系的平衡。③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一草一小,一山一水,天上飞的鸟,水里游的鱼,都是人类生存的伙伴。④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⑤不仅如此,还应当在心灵上和大自然相通,从大自然中体悟人生的真谛,进而达到内心的和谐。⑥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本身就是多个民族和谐相处的大家庭。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化的契丹贵族耶律楚材反对“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的倒退的措施,建议窝阔台“:“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足以供给,何谓无补哉?”当他把征收来的金、银、帛、粟陈列在朝廷上让窝阔台过目时,这个大汗才懂得了行汉法的好处。元世祖即位后,围绕着采用汉法问题,斗争更为激烈。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尊用汉法,其故何如?”1265年中原汉族学官许衡针对这一问题给元世祖上疏说:“考之前代,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魏、辽、金,历年最多。他不能者,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然可考。使国家而居朔漠,则无事论此也。今日之治,非此奚宜?”当时蒙古已统治中原地区,忽必烈不得不大量人用汉人,采用汉法。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