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1917年1月,蔡元培到北大任校长一职。他提出办学应坚持的两条原则:一是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二是不干涉主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大道并行而不相悖”。
在中西文化的问题上,陈、胡等激进知识分子认为,中国传 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或者说新文化)是截然不同,格格不入的。他们往往将传统与“旧”、“古代”、“落后”甚至“迷信”联在一起,将西方文化看作是“新”、“现代”、“进步”和“科学”的象征。蔡元培则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他完全没有截然对立的中西文化观或新旧文化观,他相信人类既有共同的经验,就会有普遍的原理,中西文化仅仅是进步迟速的差异。他说:“其实照懂得欧洲也懂得中国的人看来,中国和欧洲,只表面上有不同的地方,而文明的根本是差不多的。倘再加留意,并可以察出两方进步的程序,也是互相仿佛的。至于这方面的进步较速,那方较迟,是因为环境不同等等的缘故。”他认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或者说现代文化并非格格不入,断言“我们既然认旧的也是文明,要在他里面寻出与现代科学精神不相冲突的,非不可能。”蔡元培坚决反对在文化上人为地划分中西、新旧的畛域,或用西学打倒中学,或用中学抵制西学,指出:“主张保存国粹的,说西洋科学破产;主张输入欧化的,说中国旧文明没有价值。这是两极端的主张。”——崔志海《蔡元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角色再探讨》
请回答:
千岛湖畔的油茶树,生就了一副怪脾气。______________冷寂的秋天在油茶花的映衬下,多了好些妩媚。同在秋天开放的菊花,古往今来,受到多少人的歌吟和追捧。而油茶花却安贫乐道,不慕虚华,更有君子气。
①这花,如秋叶般静美,不慌不忙,从从容容绽放。
②放眼望去,像一层薄薄的初雪覆压,又如一场浓霜骤然降临。
③她不羡慕春的热闹、夏的灿烂,却选择在落木萧萧的秋,开出甜蜜淡雅的花。
④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你挨我,我挨你,层层缀满枝头。
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据此探究以下问题:
在比例尺为1:10000的地图上,有甲、乙两个相似三角形区域,其周长分别为10cm和15cm.
(1)求它们的面积比;
(2)若在地图上量得甲的面积为16cm2,则乙所表示的实际区域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