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细胞结构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壁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17 05:52: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A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俭,字仲宝,生而僧绰遇害,为叔父僧虔所养。幼笃学,手不释卷。宾客或相称美,僧虔曰:“我不患此儿无名,正恐名太盛耳。”乃手书崔子玉《座右铭》以贻之。

        升明二年,为长史兼侍中,以父终此职,固让。先是齐高帝为相,欲引时贤参赞大业。俭素知帝雄异,后请间言于帝曰:“功高不赏,古来非一,以公今日位地,欲北面居人臣,可乎?”帝正色裁之,而神采内和。时客有姓谭者,诣俭求官,俭谓曰:“齐桓灭谭,那得有君?”答曰:“谭子奔莒,所以有仆。”俭赏其善据,卒得职焉。

         高帝践祚,与俭议佐命功臣,从容谓曰:“卿谋谟之功,莫与为二,卿止二千户,意以为少。”俭曰:“昔宋祖创业,佐命诸公,开国不过二千。以臣比之,唯觉超越。”上笑曰:“张良辞侯,何以过此!”

        建元元年,改封南昌县公。时都下舛杂,且多奸盗,上欲立符伍,家家以相检括。俭谏曰:“京师翼翼,四方是凑,必也持符,于事既烦,理成不旷,谢安所谓‘不尔何以为京师’。”乃止。是岁,有司奏定郊殷之礼,俭以为:“宜以今年十月殷祭宗庙,自此以后,五年再殷祭。二年正月上辛,有事南郊,即以其日还祭明堂,又用次辛飨祀北郊,而并无配。”从之。

        初,宋明帝紫极殿珠帘绮柱,饰以金玉,江左所未有。高帝欲以其材起宣阳门,俭与褚彦回及叔父僧虔联名表谏,上手诏酬纳。宋世,宫门外六门城设竹篱。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言“白门三重门,竹篱穿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墙。俭又谏,上答曰:“吾欲后世无以加也。”朝廷初基,制度草创,俭问无不决。上每曰:“《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今天为我生俭也。”其年固请解选,见许。

        五年,俭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固让。六年,重申前命。先是诏俭三日一还朝,尚书令史出外咨事,上以往来烦数,诏俭还尚书下省,月听十日出外。俭启求解选,上不许。七年,乃上表固请,见许,改领中书监,参掌选事。其年疾,上亲临视。薨,年四十八。

       俭寡嗜欲,唯以经国为务,车服尘素,家无遗财。手笔典裁,为当时所重。

                                                                                                                                               (选自《南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同类题5

阅读《话说重阳》,完成后面的题。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名称,据魏文帝曹丕说,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故称之为“重阳”,也叫做“重九”。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zhūyú),以求长寿。重阳节民间还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登高节”,相传始于东汉。   
        重阳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唐朝诗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看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一首最为脍炙人口的重阳诗。其他诗人,凡写重阳,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这两件事。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重阳插茱萸,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   
         至于登高,重阳节期间秋高气爽,适宜于登高望远,这大概也是后来重阳登高发展为以游览活动为主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民间恐怕还有生产上的原因。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农民管这种采集叫“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这上面来的。   
        重阳节登高,本来是要登山的,但平原地带,没有山,怎么登呢?这个问题大概古人是早已考虑到的,因此在重阳登高的习俗形成之初,就把它叫做“登高”而不叫“登山”。宝塔、城楼,通常都很高,是个理想的登高场所。没有塔和城楼的地方,总有亭台楼阁,也可以凑合。反正找一个比较高点的地方,大家去登临一番,意思也就到了。因为“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也有步步高升的含意。这就是旧时人们非常重视重阳节登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今天我们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或“敬老节”,多少也有这个意思。但除了祝愿之外,还注入了许多敬老尊老的实质内涵,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