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欧美先进国家“遍地开花”。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经济发展缓慢

B:美、德等国经济迅速发展

C: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

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9-03 06:50: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D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藕说

       映日荷花,接天连叶,亭亭莲蓬和藕,本是四位一体的。

       爱佼佼荷花者有之,咏田田莲叶者有之,赞点点莲子者有之。偏心的诗人哟,为何厚此薄彼?为什么不肯为嫩藕多唱几支短歌?

       藕,自生与世间,变委身水下,不见日月,在浊泥污土的围困中生活。一旦出淤泥。风采翩翩,洁似玉,白如学,一尘不染。不是贞洁操守。孰能如此?它孔窍玲珑,称得起虚心;它居下而有节,贫贱不屈;它虽然嫩而且柔,藕牙儿却能穿透青泥碧水,劲挺起翡翠一般的绿茎,托起红花碧叶,算得上是柔中有刚。古人将六月二十四日,奉为荷花节日。默默困顿于泥水里的藕,谁知它声于何时?它像竹鞭那样,孕出藕牙,长大开花,再生出莲子以续生生之脉,谁知它年寿几何?它节节横生,从未与花叶争宠夺艳,甘居地下,无日无夜的托着花儿叶儿,像是母亲的玉臂偎抱着幼子,睡知它有几多辛劳?

       给我一支花的诗笔吧,我想寻找动情的诗句,写给养育那莲花的母亲——玉藕;

       也想把真挚的感情奉献给千千万万的妇女——伟大的含辛茹苦的母亲!

咏莲

       迸发出心中最真的火焰,打印在夏日的扉页中的是莲。你在这里重新锤炼,终于挣脱出那泥牢中的锁链,婷婷盛开在这苍茫大地间,向世人倾诉着至善的语言。坚忍的意志在这苦海中尽显,最终铸成一朵金刚净莲。

       心中的一团圣火,理想中的一只白鸽,都成了你的主宰,多少智者依你而眠,多少善者永远在心中把你挂牵。看那一柄净碧的荷叶荡涤着人们迷中的眼,一片淡粉的莲瓣成了多少代人的梦幻,凸起的莲籽成了永不改变的琴键,奏响了激荡万古的乐章。人间的一朵净花,凡尘的一方净土。生命因你而明白了纯净的内涵——哦,莲!

莲子

       中国是莲子的故乡。早在五千年前仰韶文化遗址中,就曾发掘到两粒莲子;三千年前的《诗经》中,就有“隰有荷花”的诗名。

       莲子补中养神,止渴去热,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是一种纯天然高级营养保健品,历来为御膳房必备之物。莲子食用方便,既可制成莲子羹,莲子汤,八宝粥,糖水莲子,又可炖鸡,炖鸭等制作美味佳肴,是强身健体,养颜驻容,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

       产于浙江宣平的莲子更有它的独到之处。一般的莲子颗粒较小,久煮不酥,而宣莲由于本地独特的土质和气候条件,颗粒较大(465粒即达500克),酥而不烂,味美爽口。它含有高蛋白质、钙、磷、镁等多种物质。因而浙江宣莲成了历代的贡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丁聪:时代身上的牛虻

    2009年5月26日,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溘然长逝。丁聪的一生,始终不曾放下手中的画笔,如同一只牛虻狠狠叮在时代庞大躯体的病灶上。

    1916年,丁聪出生于上海。其父丁悚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中国第一块漫画协会的牌子就挂在丁家大门口。对丁聪的生活和艺术影响最大的漫画家是张光宇、叶浅予。他们的画,描摹了上海市井的百态,这让丁聪触动很深,也影响着他后来那种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画风。一次,丁聪画了一幅漫画要发表,报馆让他署个名字,他顺手写下“小丁”。这个名字他一用就是60年,丁聪说,中文的“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就是小人物,当普通的小人物,做喜欢的事,挺好。

    “七七”事变后,丁聪的漫画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日本军国主义的炮火改变了丁聪的思想,决定了他以后的创作道路。这种与国家、民族息息相通的深厚感情,像一条红线,从此一直贯穿于丁聪的作品之中。

在抗战之初,丁聪创作了不少救亡漫画。香港沦陷后,丁聪和一批文化界人士辗转来到重庆,他继续以画笔从事爱国宣传活动。 抗战后,丁聪回到上海,创作了大量以“争民主”为主题的讽刺漫画,例如《民主曰:“逆我者亡”》、《五子登科图》等,有力抨击时政,揭露黑暗现实,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嫉恨,以致有些作品一出来,便遭到国民党雇佣流氓的撕毁。他也因此被誉为“文化界的将军”。

    1949年年初,丁聪被任命为《人民画报》副总编兼编辑部主任。丁聪仍坚持自己的讽刺漫画,由此成为历次政治运动中挨整的资深“运动员”。从1958年的“反右”到“文革”,丁聪都在劫难逃。大鸣大放中,丁聪对“外行领导内行”提出的批评,连同筹办《万象》的构想,成了“反右”高潮中的罪状。1958年的一天,“右派”丁聪乘上一列开往东北的火车,去了北大荒850农场云山畜牧场劳动改造。

    丁聪平日里对人总是笑脸相迎,骨子里却刚直不阿。为此,他吃尽苦头。“反右”的时候,有人要他检举一位朋友的反动言行,他不会无中生有,也不会落井下石,于是,他自己成了右派。“文革”之时,又有人强逼他交代一位朋友的“罪行”,并列举此人种种“劣迹”以作“诱导”。丁先生听后说:“这个人真坏。”逼他的人大喜过望,催他赶快交代。丁先生慢悠悠地说:“我同他相交那么多,他做了那么多的坏事,居然一点也不告诉我!天底下竟有这么坏的人。”为此,他挨了一顿铁棍,被打得头破血流。 

    “文革”开始时,丁聪被分配到美术馆扫地、写标签。不许画画,他就偷偷地在展出作品的废标签后面画上漫画。白天要劳动,画画的时间难保证。丁聪正发愁时,赶上单位体检,查出来丁聪血压高,单位给放了一个星期假,丁聪可乐坏了。为了能争取一段完整的创作时间,丁聪不吃药,复检时憋着一口气,血压当然还是高,丁聪又争取到了一个星期的假。就是利用这两个星期,丁聪赶出了30多幅鲁迅小说插图。

    1979年春,丁聪刚被宣布“没事儿”就跟政府说:“我已经63了,把最后几年时间留给我吧,让我画画吧,我就喜欢画画,这一辈子没画够啊!”小丁由此迎来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作黄金年代。此时恰逢《读书》杂志创刊,受范用、冯亦代之邀,丁聪配画,陈四益配文,“封二漫画”几乎成了《读书》的金字招牌。漫画中的犀利和辛辣,让人觉得,小丁好像从来没变过。

    三中全会到80年代的一段时期,是丁聪认为最开放的时代。他继续以笔为刀,针砭时弊。他的讽刺漫画与讽刺相声、伤痕反思文学、电影话剧一起,组成了文化解放的潮流。

    这个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老人走了,静静地、无声无息,像一片秋叶摇落,像一朵白云飘逝。不设灵堂,不作告别。平淡得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但正是这样的平淡,才淬炼出了最强大的艺术,给社会与现实以无情的鞭挞。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我画的都是老百姓想的事情,老百姓通得过的,我才画。虽说我为这个吃过不少苦头,可我总觉得我没做过坏事,对得起良心了。 (丁聪《一生就做一件事》)

②丁聪当时住的房子大约十几平方米,除了一扇窗户透亮,沿墙都摆满了书柜。他的生活也很简单,就是画画、看书、吃饭、看电视、睡觉。只要一拿起画笔,他就感到心满意足,感到快乐。  (李辉《从此天堂里也会多一些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