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短文:

在常规化石能源非常紧缺的今天,核能受到越来越高度的重视,如今法国电力需求的78.9%是来自核电.但今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辐射,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核电站的大体组成如图21所示,核材料在原子反应堆中发生核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能,冷却剂将这些热能带到热交换器将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推动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最终实现了核能到电能的转换.

请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内容:

(1)核能属于____ 能源(选填“可再生”、“不可再生”)

(2)从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来看,在原子反应堆、热交换器、蒸汽轮机这三者中,没有发生能量转化的是在____中;而发电机则能够直接将____ 能转化成____ 能.

(3)发电机发电时是让线圈在____ 中旋转而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中称之为____ 现象.

(4)核电站的核废料具有放射性,对环境会造成相当大的危害,因此在开发新能源的同时,又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太阳能是一种较理想的能源,人们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把太阳能转化为____ 能,如:太阳能热水器;另一种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如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11-24 08:07: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不可再生,热交换器,机械,电,磁场,电磁感应,,太阳能电池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江南”再发现

胡晓明

    ①中国历史与文学的文献中可见一种特殊的共同心理嗜尚:喜好江南。长期以来,虚虚实实,或浓或淡,强化着一种超乎一般所谓地域文化的认同,即可谓“江南认同”。“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海内外流传。“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已成为中国永远的抒情美典。

    ②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入骨的相思,永续的乡愁,是江南不变的芬芳迷魅。男女之思,友朋之念,进而寄托家国君臣之思,相互重叠着、涵化着,渐成江南意象的深层含义。苏东坡诗:“犹做江南未归客”,姜夔“昭君不谙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以及吴梅村“世间何物是江南”才有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因此,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作为江南认同的江南意象,含蓄而动人地揭示了江南认同的底蕴:家国之爱。

    ③中国最早的地域认同是中原认同,从西周时代即已经有中原中心的意识。一直到三国时代,江东孙吴,三分天下有其一,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到了东晋,政治中心南移,士人大批南渡,政治合法性的权威在江南地域渐趋稳固。

    ④所谓江南文化,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北来的,是发源于洛阳而被侨民带到江南的文化,这是中原移民文化。如谢道韫(东晋才女,谢安侄女,王羲之儿媳)祖籍河南,自其祖南迁以后到她已是第三代侨民,一生都在江南,她的作品自然归在南方文学里了,但她继承的其实是在北方就已形成的强大的家族文学传统。二是南方人向由政治中心迁来的大批北方人学习的结果,几代以后便渐渐置换成江南意识,是经过模仿、交融、选择、消化的文化习得。这似乎可称之为江南文化之二源。两部分之间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一方面是在地的、生根的、非异己的,另一方面又是有本的、深厚的、高级的;前者使文化免除了排他性,后者使文化具有了优越性。没有哪一个地域文化有如此方便善巧的因缘和合,这一文化认同的过程,表明了江南文化与中原文化深刻的联系,这正是江南文化不同于巴蜀文化、粤闽文化等的特质,也是江南文化特别具有生机与活力的重大动因。

    ⑤“江南”所指涉的空间,与其说是具体的地理空间,不如说是一个特定的精神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