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①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②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③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④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注释:①耄(mào)老:年老。八九十岁的人称耄。宋濂此时已六十九岁。②幸预:有幸参与。君子指有道德学问的读书人。③缀:这里意为“跟随”。④谬称:不恰当地赞许。这是作者的谦词。⑤县官:这里指朝廷。⑥廪(lǐn)稍:当时政府免费供给的俸粮称“廪”或“稍”。 ⑦朝:旧时臣下朝见君主。宋濂写此文时,正值他从家乡到京城应天(南京)见朱元璋。⑧贽(zhì):古时初次拜见时所赠的礼物。⑨诋:毁谤。⑩际遇之盛:遭遇的得意,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⑪骄乡人:对同乡骄傲。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7-25 03:03: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石化工匠张恒珍

安蓓

    她是中专学历,却发明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裂解装置分离系统操作法,参与完成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多项,提出并参与解决影响裂解装置长周期运行效率的瓶颈问题136项,为企业直接创造效益6100万元,书写了石化行业大国工匠的传奇。

    她就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茂名分公司首席技师张恒珍。

    1994年,中专毕业的张恒珍被分配到茂名石化裂解车间工作。“第一次打开装置流程图的时候,管线上标注的各种标识,我都读不懂。”说起刚开始工作时的状态,张恒珍形容自己是白纸一张。“学习铁人精神,争做最优秀的石化工人。”张恒珍暗下决心。

    立志容易践行难。裂解装置是乙烯生产的“龙头”,操作条件苛刻,高温时达摄氏1200度、低温达摄氏零下165度,压力达13.2兆帕,工艺流程非常复杂,仅控制参数就有1.2万多个。如何把重要而“敏感”的装置操作技术吃透?倔强的张恒珍铆足了劲,硬是把十几本技术资料啃下,摘抄的笔记本摞起来有两尺多高;为了熟记工艺流程,她天天“泡”在现场,110米的乙烯塔,她说爬就爬,令所有男同事目瞪口呆;塔里61层塔盘的分布和设计情况,如数家珍;为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她常常在操作台前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    “大家都说张恒珍是一台复印机。”回忆起当年的学习情景,和张恒珍一起进裂解车间的职工史建波说,“当时经常考试,张恒珍的试卷几乎和标准答案一模一样。”1996年茂名乙烯开工前,张恒珍就已成为裂解装置第一位“问不倒”的“活流程”。如今,张恒珍不但是“活流程”,还是“全流程”,百万吨乙烯装置的8个岗位,她都能进行操作;裂解车间12000多个岗位参数,她绝大多数都记得。

    “把每个指标都当作工艺品去雕琢”。在茂名石化流传着一个“传奇”——张恒珍保持着“零差错”的操作纪录!张恒珍面对的裂解装置是最“敏感”最“桀骜不驯”的,稍有不慎,反应器就会“飞温”,导致装置停车。但张恒珍当班时,碳二加氢反应器却总是出奇地“温驯”,从没出现影响生产和产品质量的情况,张恒珍因此成为当之无愧的碳二加氢最佳“操盘手”。

    22年,40多万次操作,她始终保持着零差错的纪录,为1号裂解装置连续运行79个月,2号裂解装置连续运行1369天,分别创出国内长周期新纪录和连续运行最长纪录立下了汗马功劳。

    2004年12月,我国首套国产化大乙烯装置投入使用。如何驾驭这套开先河的国产化裂解装置?张恒珍主动请缨,运用十多年的积累,查出制约装置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105项,发现了影响正常运行的仪表问题556个。

    2007年3月,投用仅半年的国产装置出现一个令人揪心的问题:脱甲烷塔塔顶带乙烯,导致乙烯产品不合格。张恒珍一次次到现场检查,对一个个操作参数反复调试。终于,她找到了处理问题的突破口。经过优化的脱甲烷塔塔顶温度趋于稳定,每年增效高达3542万元。

    为了让工友少走弯路,张恒珍结合自己多年的心得和经验写成《茂名乙烯“1#裂解装置分离系统张恒珍操作法”》。这套操作法如今已成了茂名石化工人解决日常操作难题的“宝典”。她还编写了近8万字的工艺培训教材,并担任培训班教师,将绝技倾囊授予青年工人。

    面对外企和民企的高薪聘请,她始终不为所动,二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守着装置,心里才踏实。”这是一位石油工匠最朴实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