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

21世纪是世界公认的海洋世纪.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追寻国家兴衰之道时,深深感到海洋对一个民族、国家的盛衰荣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  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当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航海技术的改进﹣﹣其中包括指南针、带有可调中心垂直升降板的平底船,以及代替竹帆的布帆的使用,也很重要…因而,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岂是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材料三  东省(山东省)形势,以威海、胶州为要口,于海军屯泊尤宜.乃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而德因教案,曾以大队铁舰夺踞胶州湾,辟商埠,开铁路,浸窥腹地.东省海防,遂无所藉手(借助,凭借)云.                      ﹣﹣《清史稿》

材料四  近年来,(我国)海军官兵在海上维权、战备巡逻、练兵备战等军事实践中,敢于斗争、实战练兵,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60多年来,海军官兵始终牢记建设强大海军的神圣使命,从白手起家到潜艇、水面舰艇、航空兵、陆战队、岸防兵五大兵种齐全,从空潜快到航母、新型核潜艇形成作战能力,从沿岸近海到远海大洋,海军建设事业始终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在改革强军伟大实践中大力弘扬人民海军精神》

请回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8-13 08:37: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名人语录、信件和日记能够反映时代风貌,下列材料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美、苏等国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探索和调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  ——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演讲

材料二: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1924年1月

材料三 :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材料四 : 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