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CN可以造成水体污染,某小组采用如下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如图1.

I.双氧水氧化法除NaCN

(1)NaCN的电子式为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CN溶液呈碱性的原因____  

(2)碱性条件下加入H2O2除CN,可得到纯碱和一种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  

Ⅱ.CN 和Cr2O72联合废水处理法

(3)②中反应后无气体放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4)步骤③中,每处理0.4mol Cr2O72,至少消耗Na2S2O3____ mol.

Ⅲ,电化学法处理CN 如2图装置模拟电化学法处理CN ,有关结果见表.

实验

序号

电极

(X)

NaCl溶液浓度 (mol/L)

甲中石墨表面通人气体

电流计读数 (A)

(1)

Fe

0.1

空气

I

(2)

Al

0.1

空气

1.5Ⅰ

(3)

Fe

0.1

O2

2Ⅰ

(4)

Al

0.5

空气

1.6Ⅰ

(5)若乙池中石墨(I)极产生无毒无害的物质,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  

(6)该实验表明电化学法处理CN 时,影响处理速率的因素有____ ____ .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0-05-26 05:36: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CN\ufe63+H2O\u21ccHCN+OH\ufe63,2CN\ufe63+5H2O2+2OH\ufe63=2CO32\ufe63+N2\u2191+6H2O,CN\ufe63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经》是中华文明最早成书的经典之一,里面有大量劳动场面的描写,浓缩了广大民众辛勤工作的身影。《国风》中最长的诗是农事诗《七月》,起首“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段描述,说的是周历九月时,妇女们就在为严冬准备粗布衣服,而农夫正月里就在修理农具,二月下地春耕,妻子小孩把饭菜送到田边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以下七段又用平铺直叙的手法,顺着农事活动的季节性,叙述豳地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过程和生活状况。农活一桩接一桩,根本没有歇息之时。虽然辛苦,但农夫懂得“人勤地生宝”的道理,对劳动从没有丝毫的抱怨。偶尔也能“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享用汗水换来的佳肴。辛勤工作在他们看来不仅是谋生手段,也是他们的存在方式。《芣苢》是一群妇女采集车前子时随口唱的短歌:“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劳动中一唱三叹,苦中有乐,后人平心静气地咏诵这些诗句,仍能感受到她们劳动中辛勤而欢悦的情感。当然,民众出于勤劳的本性,对不劳而获的贵族老爷总是看不惯的,《伐檀》中就有这样的质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尚书》是上古官府重要文献的汇编,反映底层民众生产生活状况的记载不多。提到辛勤工作之事,不少是指君王和官员勤于政务,如《皋陶谟》中称赞帝尧德行时说“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不过,统治者对于民众的勤劳是高度认同的,甚至认为官员们做事要像农民种地那样勤劳才是正道。如《盘庚》中希望部属“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反之,“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大诰》中则感慨“天惟丧殷,若穑夫,予曷敢不终朕亩”。农民努力耕种才有好收成,勤政的道理与之相通。

    《仪礼》《礼记》是礼乐文明方面的经典,依然有反映民众勤奋劳作的记载。《礼记》中的《月令》就是逐月观察天文物候,敬授民时,以农事为中心排列十二个月事务的政令。其中对天子及百官的职事规定得非常具体,既不能春行冬令,也不能冬行春令,否则会遭受天灾人祸。

    到《易传》问世,勤劳的价值更为哲学家所升华。在世人的眼中,大概没有比天体“运转混没,未曾

    休息”那样不舍昼夜、不知劳累的了,《周易·乾》因之借天象以发论,表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希望人们像上天不知劳累那样,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的状态。自强不息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精神之一,而勤劳是基本点,没有勤劳,其他所有美德和人类理想无从谈起。勤劳由此成为中国人性格的底色,它对于社会的重要性,犹如空气、阳光之于生命一样不可或缺,似乎再也无须多加提及和论证了。

(摘自2017年4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