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先天性夜盲症是不同种基因控制的多类型疾病,一般分为固定性夜盲和进行性夜盲;前者一出生便会夜盲,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后者发病较晚,又分为两种:1号常染色体的显性(A)和4号常染色体隐性(b)引发不同的进行性夜盲病症.”以下是甲、乙两个家族的不同种类夜盲症遗传系谱图,已知甲家族中,Ⅰ﹣1和Ⅱ﹣5为纯合体.
人类RH血型与红细胞膜上的D抗原有关,目前这种D抗原共发现五种.D抗原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人群中该等位基因共有8种,分别是R1,R2,R3,R4,R5,rx,ry,rz;其中R1,R2,R3,R4,R5是显性基因,控制5种D抗原的产生,相互间为共显性;rx,ry,rz隐性基因,隐性基因都不能控制D抗原形成.
研究知道,某基因型为AaBbR1R3女性的配子情况如下表所示:

子代表现型

ABR1

ABR3

aBR3

aBR1

比例

16
3

16
1

16
3

16
1

子代表现型

AbR1

AbR3

abR3

abR1

比例

16
3

16
1

16
3

16
1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11 09:41: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

邹怡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并非一部丝绸之路的专史,而是一部世界史。其“全新”则在于它是一部由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牛津大学历史学者彼得•弗兰科潘选择了丝绸之路这一多文明间的通道作为切入点,透视人类诸文明的接触与演进,从而避开了以某一文明为中心的偏颇。

    丝绸之路,1877年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他根据中国和欧洲史家关于中西贸易的记载,在地图上绘制了一条横贯欧亚的贸易路线,并命名为“丝绸之路”。作者并不认为这仅仅是一条丝绸贸易的商道,甚至不仅仅是贸易路线。全书25章:丝绸之路、信仰之路、皮毛之路、奴隶之路、霸权之路……这样的章节编排固然采用修辞的手法,但它们也提示着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止丝绸,金属、香料和玻璃在一些路段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最大的影响,并不在于货品的流通,而在于丝路上穿行的人们将他们各自的文化像种子一样沿途撒播,包括观念、信仰、技术以及它们在物质上的表现。因此,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诸种文明的穿行与交流之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以及作为西方文明基石的古代希腊和罗马,这些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而相遇。南北美洲的人类文明,也自地理大发现以降,深刻地介入了丝绸之路的人流和物流。尤其是中亚、西亚与东欧,它们位于欧亚大陆中部,是丝绸之路主体之所在。历史上,不同文明在此相遇交流,古老文明在此创生成长。而当今,这里既有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和时尚之都,又是世界上最为动荡不安的地区,这是巧合吗?

    丝绸之路是人类诸文明间人员、物质和思想的交流之路。各种人类文明曾在这里竞演。欧亚大陆上,南部为希腊、罗马、波斯、埃及和印度等各大古国的发祥之地,而北部是游牧民族轮番奔驰的通道,匈奴人、突厥人、回鹘人和蒙古人先后在这条道路上策马西征,形成一次次民族大迁徙。彼得•弗兰科潘始终围绕着丝绸之路这一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描绘了一幅时间跨度两千多年、涉及地域涵盖全球的世界史长卷。他指出,在16世纪西方崛起成为世界霸主以前,东方的丝绸之路“一直是世界的中心”: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和帝国都出现在丝绸之路上,世界主要宗教都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壮大,丝绸之路上的贸易让全球化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形成,古代学者聚集在丝绸之路上创造交流智慧和艺术。

    丝绸之路是人类诸文明展示其魅力的共同舞台,也是诸文明获取资源和文化的共有路径。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在争夺丝绸之路的硝烟散去之后,是沿途文明接力传递、利益共享的常态。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透过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一带一路”的战略价值将变得一目了然。

(摘编自邹怡《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