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贷币史》等
①A图所示的是水的电解实验,试管2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填名称).
②B图所示的是活性炭净水器的示意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
③C,D图所示的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C中铁片变红,D中铁片依然光亮,对比C,D中的现象,说明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