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千米
B:2千米
C:0.4千米
D:40千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王充(公元27—约97年),东汉人,家境贫寒,青年入太学读书,在地方做过小官,30岁后辞官家居,潜心著述。在天人感应说,谶纬之说甚嚣尘上之时,他却强调天地的自然物质属性,认为天地的运动是一个自然变化的过程,不具备任何精神作用,并对当时流行的刘邦母与蛟龙感而生刘邦的传说大胆提出异议。他强调“人之所以生者,静气也,死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只有“明死人无知”,才能定“厚葬无益”。王充很少偶像崇拜。为了求真求实,他把质询的矛头指向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在《问孔》中,他揭示出孔子学说中的多处矛盾。但王充在人的穷通祸福和社会的治乱兴衰上,说人“有死生寿夭之命,亦有贵贱贫富之命”,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不懂得在社会本身寻找原因,这是王充思想的最大弱点。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如图所示,画出物体A所受的重力的示意图。
①实验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
②实验B中水的作用是____,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
③实验C中通过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结论;
④实验D能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
⑤实验E中,试管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该实验可得出水是由____组成;
⑥实验F中,试管洗涤干净的标准是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