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市场为导向扰动 技术创新,用同样的资源生产质优、价廉、适销的商品。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努力 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促进实体经济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 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运用相关经济生活知识,说明重视科技创新的理论依据,并结合材料, 说明技术创新是如何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7-07 12:31: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理论依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如何推动:①通过技术创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机制,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增强实体经济的活力;②通过技术创新,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为振兴实体经济提供人才准备;③通过技术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实体经济的增 长的质量和效益;④通过技术创新,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打造国家实体经济的质量、品牌竞争优势,提高国际 竞争力。

同类题4

小华同学配制了一定浓度的盐水,帮妈妈筛选出饱满的种子,她想知道所配制出的盐水密度,就用天平和量筒来进行测量,具体步骤如下:

⑴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____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后,发现天平横梁左高右低,应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⑵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最m1

⑶把配制好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量盐水体积V,如图甲所示;

⑷把量筒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中,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如图乙所示.请根据图中数据,帮小华同学把下表填写完整:

空烧杯的质量m1/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g

盐水的密度ρ/(g·cm-3

30

 ____

____

____

⑸以上方法测出的盐水密度值比真实值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⑹小华同学发现混杂在种子中的小石块也同饱满的种子一起沉入了盐水底部,她想知道石块的密度有多大,就选了一块大小合适且与其材质相同的石块,巧妙利用图乙所示的天平状态,按以下的步骤测出了石块的密度.

①用细线栓着石块浸没在盐水中 (石块未接触烧杯底且盐水未溢出),天平读数增大了△m1

②将石块缓慢沉入烧杯底部,放开细线,天平读数又增大了△m2

③石块密度的表达式ρ(用△m1、△m2及盐水密度ρ表示)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母语文化及其他

    日前,广电总局发布通知:电视节目中所用外语和缩略词“NBA”“GDP”“WTO”等等,将告别央视。

    这些年来,汉英文字混杂的确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时下,无论是书面行文还是口头语言,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到头来,弄得中国人很可能必须先学会英语才能看懂读懂自己的语言。因此,保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历史传统,应该说已是刻不容缓。

     “洋泾浜(最初是十九世纪中外商人使用的混杂语言)”汉语的流行,已经到了影响国家文化安全的程度了吗?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先后于公元前300—400年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今天社会对汉语的轻视和对英语的盲目崇拜,已经到了非常麻木的状态。眼下不是英语的强势入侵,而是我们的文化传承者面对入侵自动解除了自己的武装。对西方语言的盲目崇拜,实际上表现的是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和自信力的缺失。

    我们强调保卫民族语言的纯洁与所谓的民族主义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一部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强调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但是融合而非照搬,比如,因先辈的智慧,在引用外来语上,用音译有了我们今天惯用的“咖啡”,用意译有了汉语“电话”,音译加意译就有了今天的“芭蕾舞”。这些文字,都悄无声息地引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大大丰富了汉语的文化表达。史料考证,中国文化史上有三次吸收外来语高潮,第一次汉唐通西域,佛教传入中国,外来语“葡萄”“骆驼”“圆满”等从西域语言和佛语中引入汉语,此后被我们用了数千年。如今很少有人知道这是舶来品。第二次外来语高潮是鸦片战争以后,从英语中引进了“坦克”“沙发”“吉普车”等,从日语中引进了“组织”“纪律”“政府”“党”“政策”等等一类词汇,至今这些词汇已融入我们的主流语言。这些机智巧妙的引用,表现的是先辈们的大智慧,重要的是把外来语化为了我们的血肉。第三次高潮是近些年的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们对外交往的扩大,外来语似大潮汹涌,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盛举。其实,在面对外来语强势到来时,汉语言的应对办法还是很多的,改造也罢,融合也罢,有先辈经验可资借鉴。关键是重视不够。

     “洋泾浜”的拥趸者,有一种悖论,认为中国方块文字字义多,太难学,不如26个拼音字母易懂易记,随便几个字母组合就是词组,含义深广。其实,这大大误读了中国汉字。据中西方文字学家共同研究考察的结果,以独立单字为单位的中国汉字,无论表情达意还是承载信息、字义储存的容量上,都大大优于西方其它文字。特别是汉字还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成为书写艺术的文字。它在文字与艺术,象形与表意的绝妙结合上,堪称世界一绝。曾有人为汉字不能进入计算机表示过担心,认为方块字束缚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手脚。岂料,随着聪明智慧的中国人对输入法的研究开掘,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中国文字昂首进入计算机时代,现在汉字已经成为世界上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了。同时,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在如今联合国常用的6种文字的文件和书籍中,汉字版是最薄的版本。

    文字之争说穿了是国家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近年来,世界主要大国都在用法律形式维护本国语言,法国把每年3月20日定为“国际法语日”,总统在这一天要出来讲话,号召保卫法语。德国人坚决反对德英语言混杂,提倡在德国要讲德语。美国近年也颁布法律,坚决维护其强势英语的地位。在这场文化角逐中,中国既要有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和博大胸怀,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传统,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命根子,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万世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