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

材料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供给侧改革是有历史成功先例的,20世纪70-80年代,美、英相继陷入滞胀,“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沼。与需求学派的凯恩斯主义相对供给经济学坚持“小政府,大市场”、自由竞争和企业家精神的理念,认为经济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因为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

材料二:盘活农村土地是深化农村供给改革的的重要内容,H省针对农村大量青壮年外流,不少耕地走向荒芜现状,引导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让“愿意种地的”大户获得更多土地资源,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而发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领军作用。针对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后承包权利没有的顾虑,H省通过创新制度设计,在全国率先开展农场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向农民“确实权、颁铁证”,解决了流转土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同时明确严格保护承包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迫或者限制其流转土地。针对农场土地流转信息不对称现象,H省在全省54个县市搭建起农场产权交易市场,共计办理土地交易3.2万家、交易额48亿元,实现了土地有效流转。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借鉴供给经济学理论,又不能简单照搬别国的成功模式和先例。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4-24 08:49: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供给经济学,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性认识,具有普遍性的品格,对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借鉴作用;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真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因此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做到一起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