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请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一:中央电视台《出彩中国人》节目深受观众喜爱。一个个普通人,在各自的领域表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他们的故事引领中国人向善向上,追求完美。其实,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出彩”,我们每个人,也都有“出彩”那一面、那一刻…… 请以“出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二: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困难与挫折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契诃夫

要求: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②若选题二,请自拟作文题目。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4-24 12:06: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参考例文一】

出彩

古至今,凡成大一个人业者,哪一个没有远大的理想!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理想,那么他的生活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永远不能飞向蓝天;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理想,就像太阳没有了光辉,永远不能射出耀眼的光芒!只有理想充实的人,才会对生活充满爱,才会找到快乐,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做出贡献。

看着桌上的画笔,我就会突然心潮澎湃,因为我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就是当一个杰出的画家,每当我有空,不是在纸上就是在小黑板上画呀画的。我最喜欢日本出版的漫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早在先秦、两汉时期,汉语就已形成当时的共同语“雅言”和“通语”了。秦汉时代,语言的统一性更强,西汉扬雄的《方言》中出现了“通语”“凡语”,就是指当时的共同语。东汉时的洛阳话、唐代的长安话、宋代的汴梁话等,都曾先后成为汉民族的共同语。金、元、明、清四代都曾建都北京。由于政治、经济的集中,北京话的影响逐渐增大、地位日益重要。北京话成为明代“官话”的基础语言,“官话”成了明清时期的“共同语”。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完整地赋予了“普通话”科学的定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

    普通话以北京话为标准音,是以北京语音的系统为标准,并不是北京土音,也不是把北京语音的一切读法照搬。因此,普通话不等于北京话。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消灭北京土音,但方言的力量必然会减弱。

(摘编自潘佳《普通话的前世今生》)

材料二:

    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推广是与时俱进的:1955年,国家提倡推广普通话,提出的方针是“重点推行,逐步普及”;1957年,这个方针增补为“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1992年,推普方针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新世纪大体还是延续着这个方针。

    普通话的规范使用,是形成和实现社会语言生活和谐的必要条件,是人们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的体现和表征。诚然,普通话的规范使用不是阻碍语言的发展变化和遏制语言的修辞创新,而是有助于引导语言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地进行修辞创新。而经典就正是这种规范的生动体现和修辞创新的真正榜样,所以要向经典学习,展开经典朗读、诗词吟诵、演讲比赛、咬文嚼字等活动。从经典中人们会发现:语言的使用,“规范着才是美丽的”。

(摘编自陈光磊《普通话,规范着才是美丽的》

材料三:

    长期以来,有人把推广普通话简单地理解为国家政治意志,这是片面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需要有一个沟通各族人民的共通语,以方便交际,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国家认同感。

    当今,跨区域合作、全国市场趋于一体化,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常态,更加需要推广普通话,以方便交际,减少语言成本,促进民族地区和汉语方言区更好地分享全国市场,加快发展。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时代,推广普通话可帮助大众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公共服务。

    会讲普通话有助于争取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有助于获得更高的收入,有助于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个简单的道理:懂一种语言或方言只能跟本地人打交道,学会了普通话不仅能跟所有讲普通话的人直接打交道,而且还可以跟所有懂得普通话的讲其他语言或方言的人直接打交道。这不仅扩大了个人社交网络,也可带来更广阔的用武之地。

    我国进入了“强起来”的新阶段,世界也面临新的变局。新形势下,提升国家语言能力也有了新需求和新任务。有哲人说:“语言永远与实力相伴!”古代拉丁语、法语、汉语的辉煌,今天英语的强势,都证明了这一点。可见,以推广普通话为抓手来全面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更具有助力国家“强起来”的重大意义。

(摘编自赵世举《推广普通话是发展的需求》)

材料四:

    新时代,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呈现崭新局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普通话普及率达到73%以上,语言交流障碍初步消除,社会用字进一步规范;中国诗词大会等优秀语言文化品牌活动广受关注和赞誉;世界语言大会成功举办,中文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际语言,全球学习人数迅速增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承载的中国智慧越来越受到世界瞩目,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语言文字又一次焕发出迷人的魅力和光辉,中国人民沉淀了几千年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这些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摘编自杜占元《普通话助力建设语言文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