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冯妇
        东瓯之人谓火为虎,其称火与虎无别也。其国无陶冶,而覆屋以茅,故多火灾,国人咸苦之。海隅之贾人适晋,闻晋国有冯妇善搏虎,冯妇所在则其邑无虎,归以语东瓯君。东瓯君大喜,以马十驷、玉二双、文锦十匹,命贾人为使者,求冯妇于晋。冯妇至,东瓯君命驾,虚左,迎之于国门外,共载而入,馆于国中为上客。明日,市有火,国人奔告冯妇,冯妇攘臂从国人出,求虎弗得。火迫于宫肆,国人拥冯妇以趋火,灼而死。于是贾人以妄得罪,而冯妇死弗悟。
【注解】①东瓯(ōu):瓯,浙江温州的别称。②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引申指砖瓦。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8-07 01:50: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眼睛应该在玻璃板____ (选填“前”或“后”)观察。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 。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 (填“实”或“虚”)。

(4)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____ 造成的;若有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可供选择,你会选厚度____ 一些的玻璃做这个实验。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晓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