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申不害是郑国京邑人,周显王十八年任韩昭侯相。在他任韩相前,韩国的政局混乱,晋的旧法尚未停息,韩的新法已产生;故君的命令尚未收回,新君的命令已经下达。申不害主张:国君要能够掌握生杀予夺的大权,按才能授官职,按官职考核臣仆是否称职;臣仆要做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臣间由此形成一种本与末、纲与目的关系。对百姓,他主张无为而治。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同时,他还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
申不害相韩15年,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韩国虽然处于强国的包围之中,却能相安无事,成为与齐、楚、燕、赵、魏、秦并列的战国七雄之一。
——摘编自戴逸、龚书铎主编《中国通史》等
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是①福建厦门某茶农向英国出口茶叶,定单数量急剧增加 ②上海某地主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创办了纺织工厂 ③外国在华创办的工厂不断增多,并逐渐合法化 ④清政府允许民间私人创办近代企业
从2016年1月1日起,我国部分公务员就职将向宪法宣誓。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新任务的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宣誓誓词。我国实行宪法宣誓制度( )
①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基础②彰显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精神
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职④体现了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向前推进
下列关于“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作为界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