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材料一:今年十月一日,是新疆雏吾尔自治成立60周年华诞。60年来,新疆面貌、新疆各族人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今天的新疆欣欣向荣、百业兴旺,各族人民昂扬向上,正像石榴耔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纪念讲话中说,加强民族团结是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基。要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民族政幕,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提高宗教工作法制化水平.积极培养爱国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发挥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2015“中国新疆文化周”10月12日晚在位于塞纳河畔的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开幕,将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向在法华侨华人和法国朋友展现新疆的独特魅力,通过文化之桥,增进中法友谊,促进两国交流与合作。期间将举办“欢乐新疆”文艺演出、“魅力新疆”专题片展播、“大美新疆”摄影展、“印象新疆”纪录片展映以及“探秘新疆”文物讲座等,通过精彩歌舞、动人影像以及翔实资料,全面呈现新疆的人文风情、自然风光和历史发展。新疆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枢纽通道,聚集各地风土人情,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是一片美丽富饶、充满魅力的土地。新疆的群众文化有着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12-18 09:06: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太湖石
  世人皆知太湖美。碧波万顷的太湖水蕴藏着无尽的钟秀灵气,造就了石之精品——太湖石。太湖石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主要是因为地壳运动引起岩浆喷发,这些温度相当高的岩浆冷凝后,形成带有气孔的流纹岩。当岩石沉入古太湖,在湖水长期冲刷的过程中,一些比较软的部位和气孔被水侵蚀,形成许多小洞,这些小洞正是太湖石的魅力所在。
太湖石很早就被江南一带的劳动人民发掘,但它真正广泛应用于园林艺术是在元代。这一时期建成的狮子林,荟萃了太湖石的精华。到了明清两朝,我国园林建造热点南移时,太湖石就更
被达官贵人们赏识,成为他们私家花园中重要的景观。
  凡是到过苏州园林的人,无不为那些奇形怪状、栩栩如生的假山而叹服。所谓假山,就是闻名遐迩的太湖石稍加人工润饰而成的。
  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太湖石没有雨花石那斑斓的色彩,但它以浅灰浅青中掺杂着一抹微红的质朴为美,以天然而成的各种形态为奇。没有两块太湖石是完全相像的。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崔嵬挺拔;有的像一块磐石,有的像一段蜿蜒的虬枝。“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也是太湖石的特点。有的石头,你从这个视点一看就知道像什么;若你转换视点,则冥思苦想也无法得出结果,但经旁人一点拨,你就会茅塞顿开,由衷地赞叹:“像!像极了!”比如狮子峰,被誉为狮子林中诸峰之首,其石洞高下盘旋,连绵不断,曲折幽深,如入迷宫。咫尺之间,可望而不可即。整座假山,外观峰峦起伏,气势磅礴;入内则幽深曲折,处处空灵。
  太湖石千姿百态,讲究瘦、漏、透、丑。所谓“瘦”就是指石身挺拔修长,石身上的窟窿又多又小,如虫蛀一般,洞与洞之间的间隔相当窄,跟手指差不多粗细,给人一种瘦骨嶙峋的感觉;“漏”要求石洞不仅多,而且位置安排巧妙,据说最上乘的太湖石,下雨时石洞内不积水,雨水通过众多的小石洞漏掉,雨过天晴,石洞里面很难留下水的痕迹;“透”更为巧妙,石头这一面的小石洞和它背面的小洞相通,人可以透过这些小孔看到对面的景物;“丑”就是石形怪异、棱角分明、突兀不对称。留园里有一处名为“鹰斗狗”的太湖石,左边是一根三米多高的石柱,上面有一只盘旋的大鹰;右边是一只半人高的“狗”趴着,它回头恶狠狠地瞪着上方的“鹰”,一场恶斗一触即发。
  具备了瘦、漏、透、丑四点的太湖石颇有些仙风道骨的味道。上海豫园里的“玉玲珑”堪称太湖石之骄子,号称“天下第一石”,这四个特点无一不有,完美之至,它与其他两块太湖石一起被放置在一座白瓦青砖的影壁前,显得错落有致,飘飘欲仙。
  “天下第二石”是苏州留园里的“冠云峰”,它以天然奇特造型著称。“冠云峰”高三至四米,石顶是一只收翅正待俯冲的“秃鹫”,以蔚蓝的天空为背景;底部是一只伸头张望的“泪龟”,以赭色的土地为底色。整块石头未经人工雕琢,天然自成,栩栩如生。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都是大自然最杰出的手笔。
  太湖石像一幅极具神采的水墨画,那份质朴,那份飘逸,是江南园林里的胜景,是大自然一颗璀璨的明珠。
(何蔚/文,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