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表).

物种

      指标   

 马尾松

 苦槠

 石栎

 青冈

 光补偿点(μmol•m2•s1

 140

 66

 37

 22

光饱和点(μmol•m2•s1

 1425

 1255

 976

 924

(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强;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 和不同种植物幼苗叶片.

(2)光强大于140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的去路有一部分进入____,另一部分扩散到____ 

(3)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 

(4)森林中生产者,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 

(5)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____(填“增加”、“保持不变”或“减少”).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8-17 06:44: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光强/光照强度,线粒体,细胞外,光强/光照强度,固定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总和,增加

同类题1

阅读周二中的《阅读是一种定力》一文。
        ①调查数据显示,国人年均读书量很少,较多的说法只有6本,而欧美国家达16本,北欧国家达到24本。这些数据未必精确,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国人静不下心来读书的尴尬现实。
        ②一位外国管理学者在其近著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少得可怜。他的判断未免失之武断,也未必准确,但他观察到的现象、所思考的问题却令我们警醒。
        ③“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一千多年前,宋真宗就写下这样的劝学诗句。今天,到底是什么让我们静不下心来了呢?忙,没时间,是很多人找到的原因。然而,鲁迅先生早就断了此类借口的后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真正的原因恐怕在于,在快节奏、高压力、紧张而喧嚣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失去了一种定力。
        ④有人在飞机上发现一个现象,当时机舱已熄灯,他吃惊地发现,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而对于很多7海洋,这也想了解、那也想知道,顶多有些碎片化的浅阅读,在信息的洋流里心灵变得浮躁而飘零。
        ⑤说到底,越是面临生活的快节奏,越是要有超强的定力。有定力,才能让我们慢下来、静下心来观察与思考。那么,这定力从哪里来?来源于阅读本身。不少人有这样的阅读经历:偶一日拿起一本书来,竟然一读就欲罢不能,超然物外沉浸书中,数小时流逝而不觉。而那一度浮躁的心气竟然也沉静下来,有一种难得的静谧,更仿佛有一种沁人心脾的馨香在缭绕。这便是阅读的力量。
        ⑥其实,任何时代都有其快、变、闹等特征,关键就是能不能闹中取静、忙里偷闲地读点东西。古人欧阳修读书,即有枕上、马上、厕上“三上法”之谓。***同志在延安时则说过,“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懂得了阅读的力量,也就会把阅读作为提升素养的途径,更作为涵养定力的手段。有了这样的认知,即使舟车劳顿、戎马倥偬,其奈阅读何?
        ⑦在这个快速行进与选择的时代,很多人正在悄然改变与重塑,一个新的气象正在出现。各种电子书已经开始进驻手机桌面,越来越多的人把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开始从网络浏览、微博刷屏转向了桌面上的电子书库。当人们从快速流变的新媒体上重拾深阅读,进而自觉地下载适合自己阅读的电子书籍,阅读将在新媒体上获得新生,它所改变的将不仅是人们的素养,还有躁动不安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