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据研究发现,当土壤干旱时,植物根细胞会迅速合成某种化学物质X,有人推测根部合成的X运输到叶片,能控制气孔的开闭,以调节植物体内的各项生命活动,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从植株剪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4叶片,分别将叶柄下部浸在清水和三种不同浓度的X培养液中,以分析叶片中X物质浓度与气孔开放程度之间的关系,一段时间后可以测得有关数据.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1-24 02:49: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第六病室(节选)

契诃夫

    医院的院子里有一幅不大的屋子,四周长着密密麻麻的牛蒡、荨麻和野生的大麻。屋顶生了锈,烟囱半歪半斜,门前台阶已经朽坏,长满青草;墙面的灰泥已经脱落,只剩下一点痕迹了。屋子的正面对着医院,后背朝着田野,小屋和田野之间由一道钉了钉子的灰色院墙隔开。那些尖端朝上的钉子、那围墙、那小屋本身,都有一种垂头丧气、罪孽深重的特别气象——只有我们的医院和监狱的房屋才会是这个样子。

    要是您不怕被荨麻扎伤,那就请您顺着通过小屋的那条羊肠小道走过来,瞧瞧里面在干些什么吧。推开头一道门,我们就走进了前堂。在这儿,沿着墙,靠火炉的旁边,丢着一大堆医院里的破烂东西。褥垫啦、破旧的长袍啦、裤子啦、细蓝条子的衬衫啦、没有用处的破鞋啦——所有这些破烂儿堆在一块儿,揉得很皱,缠在一起,正在腐烂,冒出一股闷臭的气味。

    看守人尼基达老是躺在那堆破烂东西上,两排牙齿中间衔着一只烟斗。他是年老的、退伍的兵,衣服上的军章已经褪成棕色了;脸相严厉而枯瘦;眉毛滋出来,给那张脸添了一种草原上看羊狗的神情;他鼻子发红,身材短小,长得清瘦,筋脉嶙嶙;可是气派威严,拳头粗大。他是那种心思简单、说干就干、办事牢靠、笨头笨脑的人。在人间万物当中,他最喜爱的莫过于秩序,因此相信:对他们是非打不可的。他打他们的脸,打他们的胸,打他们的背,碰到哪儿就打哪儿,相信要是不打人,这地方就不会有秩序。

    随后您走进一个宽绰的大房间,要是不把前堂算在内的话,整个小屋里就只有这么一个房问。这儿墙上涂着一层混浊的淡蓝色灰粉,天花板熏得挺黑,就跟不装烟囱的农舍一样,到冬天,这儿的炉子分明冒出烟来,房间里净是煤气。窗子里边钉着一排铁烙子,很难看。地板颜色灰白,满是木刺。酸白菜、灯心的焦味、臭虫、阿摩尼亚,弄得房间里奥烘烘的;您一进来,这种臭气就使您觉得仿佛走进了一个动物园。

    房间里放着几张床,床脚钉死在地板上。一些穿着医院的蓝条条袍、载着旧式睡帽的男子在床上坐着,或者躺着。这些人都是疯子。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动物的弄虚作假
        ①自然界一些动物为了生存竞争、繁衍子孙,常会弄虚作假,玩弄骗术。其技巧之高超,简直令人难以想像。
        ②椿象、金龟子只要稍动它一下,立刻会装死从农作物上掉落地面,过会儿又活动开来。鸭子似乎是傻乎乎的,但当其被红狐追捕时,会翻着白眼装死。有人曾做试验,用红狐追捕养鸭场的50只鸭子,竟有29只在狐爪下逃生。深信装死的狐狸,其本身装死的技艺更高。一次,一只狐狸被猎人击中,它 迅即原地躺倒,全身瘫软,一动不动,猎人以为狐狸已死,就暂放原处,转到他处行猎。待到归来收拾猎物时,狐狸早已溜之大吉,猎人上了狐狸的当
        ③人们有时会发现有些蟹或虾的螯足一大一小,有的蛇或壁虎的尾巴粗细与身子相差悬殊,这决不是先天的畸形,也不是什么稀有品种,而是当它们遇到了强敌,使出了断足截尾的绝招,来一个“舍车保帅”,新的足还未长成原来大小的缘故。
        ④栖息在北极圈内的白狐、北欧山区的雪兔、日本北部的高山兔和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区的雷鸟,能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颜色。如雷鸟到白雪皑皑的时候,便银装素裹;当春暖花开时,又着上淡黄色的“春装”;盛夏酷暑,浑身又换成栗褐之色;当秋风萧瑟的时节来到,又穿上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暗棕色羽裳。
        ⑤见过竹节蝗、木叶蝶的人,无不为它们的形态与所附着的茎叶是那么相似而叫绝,这是一种生就的拟态。生活在澳州的叶海马,其体态能模拟周围物体,全身生出许多叶形突出物和丝状物,好似马尾藻一样,在海水中缓缓飘荡,使对手极难辨别。
        ⑥有的动物甚至会“行诈术”。一位学者曾发现一只苍鹭为觅食一条小鱼,颇费了一番脑筋:它嘴叼一根小羽毛,在小溪岸边踱着方步,两眼扫视着浅浅的溪水。随即突然止步,有意让羽毛掉进水里面;小鱼误以为是饵料,游近羽毛,苍鹭便以闪电般的动作扑向水面,吞食美味。
        ⑦动物在面临它的对手或要达到某一目的时,决不是简单地屈从或毫不掩饰其真面目。人们在认识和利用动物时,务必要注意到这点。
                                                                                                                                                                                               (本文选自《阅读与欣赏》,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