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短文,然后按要求完成作文。

春天的黎明

[俄]屠格涅夫

    ……春天黎明以前乘车出游时的快感,你知道吗?你走到台阶上……深灰色的天空中有几处闪耀着星星;滋润的风时时像微波一般飘过来;听得见夜的隐秘而模糊的私语声;阴暗的树木发出微弱的喧噪声……你乘着马车,经过教堂,下山向右转,开过堤坝……池塘上刚开始升起烟雾。你觉得有点儿冷,就用大衣领子遮住了脸,你打瞌睡了。马蹄踏在水洼里发出很响的声音;马车夫吹着口哨。但是这时候你已经走了约莫4俄里……天边发红了;唐鸦在白桦树丛中醒过来,笨拙地飞来飞去;麻雀在暗沉沉的禾堆周围吱吱喳喳地叫。空气清朗了,道路更加看得清楚,天色明净起来,云发白了,田野显出绿色。农舍里点着松明,发出红色的火光,大门里面传出瞌睡蒙眬的说话声。这期间朝霞发红了;已经有金黄色的光带扩展在天空中,山谷里缭绕地升起一团团烟雾来,云雀嘹亮地歌唱着,黎明前的风吹出了……于是徐徐地浮出深红色的太阳来。阳光像流水一般进出;你的心像鸟儿一般振奋起来。一切都新鲜、愉快而可爱!四周远处都看得清楚了……太阳很快地升起来;天空明净……今天天气一定很出色。一群家畜从村子里向我们迎面而来。你的车子登上山顶……风景多么好!河流蜿蜒10俄里光景,在雾色中隐隐地发蓝,河那边是大片的水汪汪的青草地;草地那边有几个平坦的丘陵;远处有几只田凫在沼泽地上空飞鸣;通过了散布在空气中的滋润的阳光,远处的景色显得很清楚……不像夏天那样。呼吸多么自由,四肢动作多么爽快,全身被春天的清新气息笼罩着,感到多么壮健……

选自《猎人笔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9月版

【注释】①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生于贵族家庭。早年写诗,后发表《猎人笔记》,因揭露农奴主的残忍,农奴的悲惨生活,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等。此外,还有剧本、散文诗等。②俄里:俄国计路程距离的单位。③凫(fú):野鸡。

要求:①写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突出季节的特征。(600字左右)②作者以其敏锐的目光,细腻的笔触,在读者面前展示出春天的黎明,在作文中尽量多谈谈你的体会。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4-11 12:44: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关注世界,关注未来,关注国家的发展。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以史为鉴,继往开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8—1937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发展状况表

项目

1918年

1929年

1930年

1934年

1937年

集体农庄数(单位:千个)

1.6

57.0

85.9

233.3

243

参加集体农庄的户数(单位:百万户)

0.02

1.0

6.0

15.7

18.5

集体化的比重:占农户总数的百分比

0.1

3.9

23.6

71.4

93.0

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

不详

14.9

33.6

87.4

99.1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材料二  (赫鲁晓夫提出)在最近十年(1961—1970年)里,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第二个十年(1971—1980年)结束时,……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下一个时期完成。

                                                                                                     ——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一分册,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材料三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

                                                                                                                                              ——《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社2007年版

材料四  1981—1985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5.1%、3.1%、2.2%、1.8%。因此,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惊呼,“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

                                                                                                                                              ——《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