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2015年腊月十五日,这是让临沂费县薛庄镇北王庄村19岁男孩王朝伟终生难忘的日子,也是他最痛苦的日子。向来身体健壮的父亲突发急病去世,让全家人都沉浸在悲痛中。这时,王朝伟像个大人一样站在了母亲身边,安慰母亲说,他已经长大了,可以照顾她和妹妹,只要他努力考上大学,能打工挣钱,一切就都会好起来。

父亲的离世让王朝伟一夜间长大,他明白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他知道自己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除了学习上更加刻苦外,王朝伟只要一回家就帮着母亲干农活。在学校,王朝伟参加了勤工俭学,中午帮食堂卖饭,因为这样可以享受到一份免费的午餐。在王朝伟心中,家庭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进取的心,面对贫困,他选择了坚强面对和快速成长。

由于受父亲离世的打击,王朝伟在高考期间心理压力过大,因此2016年高考只考了494分,被潍坊学院录取。高考已经成为过去,生活依然要继续。对于未来,王朝伟仍然充满希望。对于未来的生活,王朝伟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他说,等他上了大学,要继续勤工俭学,学费和生活费都要自己挣,等他大学毕业有了工作,有两件事是必须要做的:一是把母亲接到身边来生活;二是他要供妹妹上学,直到妹妹大学毕业。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是王朝伟最喜欢的名言。正如这句名言所言,王朝伟曾经历过黑暗,但是现在他已经找到光明。即将升入大学的他发誓,他会用自己的努力换取光明的未来!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1-21 11:38: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题目。
        ①1082年,苏东坡途中遇雨,没带雨具,常人在此情况下只有“狼狈”二字,雨点打在竹林发出巨响,不是不寒心的。好一个苏轼,就这样写下宋词中我最爱:
        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且徐行。”
        ③不用“不听”,而用“莫听”。意志力,跟雨声抗衡;莫听,是你可以选择听,但声音也只是外物,你的心可以决定听不到。听不到,着一“莫”字,境界就从容自主起来。
        ④“何妨吟啸”,那“何妨”也是一派优游,反正变成落汤鸡的现实无法改变,倒不如吟起当时流行曲。无法改变的事情,就让它自然存在吧。
        ⑤苏老当时只拿着竹拐杖,穿《倩女幽魂》里的那种草鞋,从头到脚尽湿,没有骑马,真是一步似一生。但他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从负面自嘲发出乐趣,雨中持杖,穿轻便草鞋,比骑马还轻便。
        ⑥雨停了,“金句”来了。
        ⑦“回首向来萧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境界非常较低的是,好了,雨停了,身干了,雨后自有晴天,人无须在逆境中慌张。
        ⑧苏东坡却更通透无碍,雨可以不是雨,逆境中凭心境自乐,于是,晴天也不是晴天,万法无常之变与他的心境无关。
        ⑨我常常想,万一因时运低而见鬼,也会学苏老,心里无鬼,于是,看不见,看不见,然后转身走开,吟啸:“也无风雨也无晴。”
        ⑩这七个字的境界,值得我们在无常变化的处境中用来做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