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答11—12题。
【小题1】建国60年来,我国GDP实际增长77倍,人均GDP超过3 000美元;财政收入增长1000倍;外汇储备增长10000倍,位居世界第一;进出口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中国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伟大跨越。从生产关系角度看,新中国取得如此巨大经济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B.坚持***的领导
C.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D.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小题2】60年弹指一挥间。行驶在“快车道”上的中国经济,给国家建设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50年,我国财政收入只有区区62亿元,到2008年突破6万亿元大关,近60年增长了约l000倍!这说明(  )

A: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B: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C:财政收入决定着经济的发展

D:国家财政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1-20 02:09: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A

同类题2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读书与思考

钟敬文

      ①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同书本打交道。也许有人会问,这也需要方法吗?当然需要。假如一个同学天天读书,投入的精力很多,读什么记什么,这是不是最好的阅读之道呢?这样读书,也是一种读书法,古人叫做“记诵之学”,他这样用功地读书,绝对比不读书、不记诵要好。但这种读书,不能成为一种学问,不算是上乘的读书。因为他得来的学问是死的。读书多是好事,但还要用种种科学知识来帮助理解书本的内容。如果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这就要想,要思考。

      ②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做垃圾处理。

      ③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思想、学说涌进了国门,一时令人应接不暇。青年人对新事物敏感,这当然是好现象。但也有些青年学生对外来的理论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消化,就盲目地追逐,结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了外国理论的跑马场。里面即使有好东西也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更不要说分辨良莠了。这种情况,应当引起警惕。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青年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几近“不思”、“不学”,那不可避免地要陷入“罔”和“殆”的危机。我看是不能这样继续下去的。大家要有清醒的意识,要在读书上多用脑。读外国书如此,读中国书也如此。因此,在读书中,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营养;                 

      ④总而言之,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