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为“防经济过热、防通货膨胀”,我国曾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熨平经济过大波动,在货币紧缩的同时兼顾经济发展速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可防通货膨胀是因为

A:通货膨胀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通常伴随经济衰退

B: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

C: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会减少货币供应量

D:纸币发行量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5-01-22 01:56: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C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7年9月23日,北京国际设计周“二十四节气”标识系统设计获奖作品颁奖典礼在中华世纪坛举行,设计师简山设计的“二十四节气”标识最终获得了专业组一等奖。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王昱东笑称:“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也终于有了一眼就能认出来的‘中国印记’。”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独特创造,在我国使用已有两千多年之久。“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综合了天象、气象与物象,并通过对时间的掌握,来指导生产,安排生活。可以说,“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生存智慧和生活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

    然而,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二十四节气”,由于年代久远,加之一直没有统一的标识,以致“二十四节气”渐渐被人们淡忘,对其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人们更是所知寥寥。特别是随着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机械代替人工,农耕文化正在逐渐远离人们生活,“二十四节气”更是面临着严重的边缘化危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二十四节气”标识既是留住传统文化本真的需要,也是让“二十四节气”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的选择。

【材料二】

    或许有人会产生这样的质疑,现在我们还有必要去关注“二十四节气”吗?其实,这样的质疑不无道理。毕竟,在没有钟表、没有日历甚至连沙漏也没有的情况下,古人只能依赖“二十四节气”来掌握时间、记录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提示冷暖等。而现如今科技那么发达,对于那些早已远离土地、每天依靠天气预报来穿衣戴帽的人们,“二十四节气”或许并不能发挥多少作用。既然功效不大,那么“二十四节气”岂不是只能当作摆设的古董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应当看到,比“二十四节气”本身更为重要的,是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比如,很多节气与众多民俗相互依存、相依相融,立春和春节、惊蛰与“龙抬头”、春分和社日、夏至跟端午节、秋分与中秋节等都有着直接的内在关系;而立春、清明、立夏、冬至等,早已形成丰富多彩的民俗传习,成为东亚乃至东南亚各民族的文化与感情纽带。

    去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由指导农业生产而来,是古人智慧和勤劳的结晶,其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二十四节气”的一些文化符号,依然是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重要依据,并激励着民族精神。例如,“【甲】”,督促我们顺应天时、勤奋有为;“【乙】”,提示我们认知和尊重生命节律;“【丙】”,发酵着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情思。

    千年文明,生生不息。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时代如何变迁,科技怎样发达,守住了传统文化之脉,才能筑牢民族之魂。因此,“二十四节气”理应通过一些与时俱进的方式传承、弘扬下去。

同类题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几大问题催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国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要素的规模驱动力逐步减弱,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粗放式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我国有13亿多人口、9亿多劳动力,每年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数量较大,就业总量压力较大,结构性矛盾凸显;我国创业创新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创业教育培训体系还不健全,善于创造、勇于创业的能力不足,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尚未形成。

材料二在国家战略规划引导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势头良好,新企业不断涌现,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人数不断增加。根据国家发改委数据,2016上半年日均新增登记注册企业为1.4万个左右,再创历史新高。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已超过450万,约占农民工总数的2%,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比例从几年前的0.5%增至1%。

材料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具体的创业创新环境,政府如何进一步简政放权,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服务,至关重要。创业者最担心的是审批、立项太过繁琐,有权就任性。***说过,“希望我们的一些同事,不要贪恋手里那点小小的权力,阻碍政府工作的大目标,那样做得不偿失。”

材料四******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