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军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将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府以左右都督为长官,分管京师和全国都指挥使所辖军队遇有战争,兵部受命皇帝,发调兵令,都督府奉命遣总兵官,率军作战。事毕,军还卫所,总兵归还将印。军队的编制,“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大致五千六百人为一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一百一十二人为百户所,以指挥使、千户、百户等军官分别统帅。军人世袭,另立户籍,是为军户,不得随意脫籍。军户由国家分给土地,屯田自养,平时由卫所军官负责训练。明初军队,约计一百五十万左右,军队精锐多守卫在京畿,“京营劲旅不减七八十万”,其余分驻全国各地。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5-06-23 09:26: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底线

      ①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所谓社会底线下降,就是容忍度的放宽。原先看不惯的,现在睁一眼闭一眼了;原先不能接受的,现在不接受也存在了。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②可是这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有一定高度,船好行驶,人好游泳。如果有一天降到了底儿,大家就一起陷在烂泥里。我们连自己是脏是净是谁也不知道了。

      ③所以,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实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卖国求荣”“乘人之危”,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恩将仇报”“落井投石”,还有“不义之财君莫取”“朋友妻不可欺”等等。

      ④这个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乎已被全线突破了。

      ⑤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因此说,守住底线,既为了成全社会,也是成全自己。

      ⑥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时,你是降下自己的底线,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己的底线,洁身自好?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依我看,社会的底线可能是脆弱的,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坚强,牢固不破。

      ⑦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

      ⑧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没有底线,一定会是一塌糊涂的失败的自我,乃至失败的人生。有底线,起码在“人”的层面上,获得了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选自《今晚报》,有删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17年,中国实体书店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闭店潮“寒冬”后,行业回暖复苏迹象明显。大到文化综合体、小到个性化特色小书店渐次涌现、遍地开花。一些书店转型升级成为城市文化空间,一些线上图书平台向线下开店扩展。复苏的实体书店不仅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更让读者重获“诗意”的“栖居地”。一一新华社

材料二:实体书店的消亡只是个时间问题,首先,网购实体书折扣高、价钱更便宜;选书 也方便,一台电脑或手机就能搞定。实体书店购书,又贵又费时,毫无比较优势。其次,现在电子书大行其道,网上有海量免费电子读物:即使收费读物,在线购买,电子支付,实时推送,也很方便。在人类阅读方式及图书销售渠道均发生根本变革的情况下,网络书店对实体书店的替代是不可阻遏的趋势。——网友甲

材料三:实体书店给人们精神世界带来的安宁静谧、真实深邃的阅读体验是独一无二的。那些精致又别具匠心的独立书店深受大众喜爱,人们喜欢逗留在那里并沉迷于其中,流连忘返。他们随兴而来,随意而逛,浏览书店里陈列的所有书籍,他们或许会发现心仪的图书,那一刻的喜悦是发自肺腑的:又或许会点一杯咖啡或香茗,静静地享受书店里美好的氛围。这些人文气息是网络书店不能带来的。一一网友乙

现在很多人都习惯了在网上买书,假如你想开一家兼营茶点的实体书店,你打算如何吸引更多顾客来购书呢?请以第一人称口吻为自己的书店写一篇文章用于宣传,要求合理引用或反驳上述材料,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