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严复(1854—1921年),福建福州人。清末著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因译介《天演论》闻名于世,被康有为称之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1898年,严复译介的《天演论》印行后,原名“嗣糜”的胡适,受“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之言感召而改名,并以“适之”为字。次年,梁启超在《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一文中指出:国际上的竞争“有国家之竞争,有国民之竞争”,并高度认同近代欧洲理论家“竞争者进化之母也,战争者文明之媒也”的说法。

    1919年7月,《少年中国》杂志第一卷刊载的魏嗣銮《人类进化的各面观》指出:正是达尔文“弱肉强食,生存竞争”的观念普遍盛行,因此导致了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最终导致一战的发生。

    同年,孙中山发表《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设》,指出世界的进化可划分为“物质进化”、“物种进化”和“人类进化”三个时期,并进一步认为“物种进化”必以“竞争”为法则,“人类竞化”则依靠互助为动力。意在强调人类进化得之于互助,而不在竞争。

——摘编自朱东华《严复译介<天演论>的旨趣及其产生的影响与论争》等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3-01-15 11:49: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内阅读《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片段,完成后面问题。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