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近代前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学堂、上海制造总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的“拳匪运动”是指什么运动?这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发生怎样的变化?
②根据材料二中的“从机器上感觉不足”,清政府提出什么口号?其目的是什么?
③意识到“制度上感觉不足”后,中国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④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孙中山救国救民方案的革命理论。概括说明这一理论的实践有何积极作用。
⑤据上述几个救国方案的结局,结合材料二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11 11:49: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①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由国内矛盾上升为中外民族矛盾
②“自强求富”;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④三民主义;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建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农民阶级、清政府、民族资产阶级都进行了近代化的探索;资本主义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走不通,只有***才能挽救中国。

同类题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面临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入手,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国力,也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材料二:目前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等滥用现象严重,19%的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农产品品质低,每年农业科研投入只占财政支出的 ,生产成本高,利润低;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经由“吃饱”向“吃好”、“吃环保”、“吃生态”转变,农产品生产供给与市场群体对优质农产品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卖不出去”与“买不到”共存,因而国家提出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两会”如何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起代表、委员们的热议,有的认为国家要制定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规划纲要,依此扭转农业重复生产的现状;有的认为以土地的规模化经营解决“单家独户”生产模式带来的机械化低,监管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也有的提出要加快标准化步伐,出台支持有机农业发展的有关措施,另外许多网民也纷纷在网络上就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