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让父亲不再辛酸

    父亲,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个英雄,我们敬仰过他,也崇拜过他。但随着岁月流逝我们渐渐长大时,却很少有人计算过这位英雄在我们的成长中作出过多少牺牲。我们不知道父亲的脊背何时开始不再挺拔,不知道父亲为何低下他那颗饱经沧桑的头,更不知道眼角的泪珠为何爬上父亲那满是皱纹的脸?

    直到读了胡德斌的微型小说《父亲》后,我才明白了那么多的“不知道”,原来父亲在用他的沧桑让我们体味爱的深沉,亲情的炽热,让我们感受世界的风风雨雨和千沟万壑。《父亲》讲述的是一个被儿子嫌弃的老父亲迫于生计的无奈在街上做起了油果生意。一天他遇上了一个为毕业作品犯愁的女孩,他就以让女孩买下他的全部油果作为答应女孩为他画像的条件。两个月后当他在美术馆里看到那幅画着他并署名“父亲”的画时,他深感内疚,也感动得老泪纵横。从此以后他每天都蹲在美术馆前手里捏着皱巴巴的钱说是要给“女儿”的。老人之所以如此感动,我想是因为当“父亲”这个称谓离他越来越远时,却是一个陌生的女孩让他寻回了那失落的父爱。在他看到画并吃力地读出画题后,“他痛苦哽咽起来,浑浊的老泪像虫一样爬出眼眶”。这或许就是情感表达的极致。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而老人却用那“浑浊的老泪”表达一位风烛残年的父亲的伤痛。他和儿子也曾其乐融融,而如今却渐行渐远。或许更多的是表达对一个陌生女孩让他重新找回作为父亲和欣慰和感激。不管这泪是为什么而流,但这样一个父亲的眼泪,一个男人的眼泪,足以让我们深思。

    《父亲》中的“父亲”是苍老而落寞的。我相信,在现实生活中仍有很多这样的父亲,在风雨的侵蚀中日渐苍老,在爱的失落中日渐落寞。父亲作为一个男人,用他的脊梁肩负着妻儿所有的重托,生活的重荷不允许他们倒下,只能为一个千金重的“爱”字奋斗、拼搏,直至流尽他身上最后一滴血。在我们成长的同时,父亲也在逐渐苍老。我们延续了父亲的生命,却残酷地挥霍了他的青春。我们常认为父亲是最高大、最坚强的,可最高大、最坚强的男人也会脆弱。更甚的是,当有的人发现父亲那被生活压弯了的脊梁再也无法承受他成长的重量时,他就冷落了父亲,甚至抛弃了父亲。

    在南京大学宣传板上张贴的一封“伤心父亲给大学儿子的信”曾轰动一时,而刊登于《经济日报》的农民父亲来信《儿子在大学怎没学到良心》更是震撼人心。同样辛酸的父亲声泪俱下的倾诉无不让人为之动容。父亲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换来的却是孩子在外的灯红酒绿,父亲的泪与汗换来的是孩子的奢与骗。这样的做法算不算是对父爱的一种挥霍和践踏呢?羊尚有跪乳之恩,鸦且有反哺之义。兽犹如此,人何以堪?让我们都来呼吁:让父亲不再辛酸。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5-22 01:01: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心逐梦的中国,正在以博大宽广的胸怀、心系天下的情怀,奏响“一带一路”交响曲,谱写自贸区战略新华章。

材料一  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热烈响应。2015年3月,福建被国家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2015年4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福建自贸区)正式建立,实施范围涵盖平潭、厦门和福州三个片区。

材料二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自2013年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健全法制,国务院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协同实施,社会各界群策群力,福建自贸区筹建工作依法有序推进。目前,福建省围绕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要求,确立了自贸区重点实验项目186项,涉及体制创新、对台开放、投资管理、法制保障、市场监管等方面,自贸区建设全面铺开。

材料三  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既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互动、共生共荣的历史。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之路。对此,同学们围绕“经济和文化何者先行”展开讨论。

观点

论据及论证过程

观点一:经济先行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合作,但更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

观点二:文化先行

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尊重、交流合作,才能保证经济上的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