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工业化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到:“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漫画《高度工业化国家与重环保国家的环境差异》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11-17 01:53: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秋雨打着人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雨云,在低空缓缓移动。秋深了,森林里一望无际的林木已经光秃秃的,老榆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藓掩住树皮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他们美丽的服装,它们只好光着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
        小车站孤独地隐在树林里。它有一个装卸货物的石头月台。一条新修的路基一直从这里通到森林。人们像蚁群一样在新修的路基周围忙碌着。黏泥真讨厌,在靴子下面不住“吧唧吧唧”地响。人们在路基旁边疯狂地掘着土,铁器沉重地“咚咚”响着,铁锹碰着石头,发出了“咔嚓咔嚓”的声音。
        像筛子筛过一般的细雨不停地下着,寒冷的雨点浸透了衣服。雨水冲坏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浆像稠粥一样从路基上淌下来。衣服被淋透了,又重又冷。但是,他们每天一直干到很晚才收工。 新筑的窄长的路基一天比一天长,不断地伸进森林。在离车站不远的地方,立着一座石头房子的骨架。里面一切可以搬动或拆卸的东西,都被匪帮抢走了,炉灶的铁门变成了大黑窟窿,门窗变成了张口的大洞。从破屋顶的窟窿里看得见椽子。唯一残留的东西就是四间房子里的水泥地面。每夜,那400个人就穿着被雨淋透了的和沾满了泥浆的衣服,躺在这块地上睡觉。大家都在门口拧衣服,泥水从衣服上流下来。大家使劲地咒骂着这坏天气和泥泞。他们在铺着薄薄一层麦秸的水泥地上紧紧地挤着,竭力想用体温来相互取暖。衣服冒热气了,但是,它从来也没焐干过。水渗过遮着窗子的麻袋,流到地上。雨点像敲鼓似的打着屋顶上残留的铁皮,冷风不断地从破门外面吹进来。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