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如图所示,小明从滑梯下滑的过程中,他的重力势能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在这过程中,小明感觉到臀部发热,这说明通过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10-17 04:17: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减小,做功

同类题3

阅读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是流淌在地球上的为数不多的“一盆清水”.历史悠久、浩瀚远淼的鄱阳湖,不仅是联系东西南北的通衢、万类竞长的家园,还是江右人文的渊薮、赣鄱生民的母亲湖.最早描写鄱阳湖的大诗人陶渊明在《游斜川诗序》中写道:“辛丑岁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室旧矣,不复乃为嗟叹.”

鄱阳湖平原土壤肥沃,光照充足,耕作条件好,十分利于农产品的生长.“春季千顷油菜分外黄,夏季万亩荷花吐幽香,秋季处处稻谷闪金光,冬季轻舟湖面捕鱼忙”,勤劳的赣鄱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和鱼乡文化.

鄱阳湖拥有目前亚洲最大的湿地,总面积达35116.1公顷.鄱阳湖,水天一线,苍茫辽远.湖波涟漪,锡箔般从天际潋滟而来,逶迤而去;啾啾鸟鸣,在芦苇丛中此起彼伏,宛转而清脆;繁复的水草,在水中枝枝蔓蔓,舒卷自如;成群的鸥鸭鹞雁,在水面自在嬉戏;生命之歌,在浩淼辽阔的湖面弹奏,旷远而幽眇….

(1)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____ 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鄱阳自古“稻饭鱼羹”,是江南有名的“鱼米之乡”.鄱阳湖这个湿地生态系统为生物提供了____ 、____ 、____ 和____ .适宜的____ 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优越的生存条件.

(3)陶渊明描述的鲂鲤和水鸥在该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___ ,而芦苇和水草则属于____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 .

(4)油菜收割后,洒落在地上的种子不久会长出幼苗,这主要体现了生物能____ 

A.生长           B.发育            C.繁殖            D.遗传.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福建船政学堂各专业课程例举

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奏设福建船政学堂于马尾。学堂初期成效显著。1884年中法战争,船厂被毁,学堂受损,办学困难,至辛亥革命后拆改。学校采用班级制,并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班级和专业。第一届驾驶班学生海上实习长达4月:去时教习躬督驾驶,各练童逐段誊注日记,量习日度、星度,体认精熟。归时各童自行轮班驾驶,教习默察其手足、神色,以分优劣。“求是堂艺局章程”规定了学生作息、考核、待遇、奖惩、出路等内容,并严格执行。为“精益求精”,学堂共选派四批优秀生赴欧留学。归国留学生在近代海军和教育事业中也大显身手。如严复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和总办达20余年。历史学家唐德刚也有言“空前绝后鸭绿江口黄海大战,俨然马尾船校以一校大战日本一国!”

——摘编自《论福建船政学堂与福建教育的近代化》等

材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外侵内战,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民生凋敝的状况日益严重。一批有识之士纷纷为救活中国农村而加紧奔波,代表人物包括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等。史称“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的邹平乡村建设实验最初从兴办乡农学校(不久改称民众学校)、成立农业合作社、改良农业这三个方面展开,体现的正是上述培育现代合格村民的思路。他创立的乡村建设研究院采取了兴办乡农学校的方式来实施村民教育。1932年1月,训练部派师生300余人分赴各区乡,兴办乡农学校。这年冬天,全县共办起乡农学校91处,参加学习的村民3996人。乡农学校起初设在条件较好的大村,每区5~8处,后来发展到几个小村合办。乡农学校接受研究院指导,学校辅导员全部由训练部学生担任。村民学习以3个月为期,课程为三民主义、精神陶冶、识字、史地、乡村自卫、农业科技等。除正规乡农学校外,一些村立小学还附设了乡农夜校,教育对象为全村男女老幼,学习内容为识字、时事、农业知识等。截至1933年冬,全县共开办了156处夜校,参加夜校的农民共5241人。另外,一些村还设立了女子部或女校,向农村妇女传授家事、卫生及育儿知识。

——宋乐颜《邹平的成年教育》第15期,1937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