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1)将钠、钾、镁、铝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 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 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最慢;____ 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

Ⅱ.利用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仪器B的名称为____ ,干燥管D的作用为防止____ 

(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___ 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___ 溶液吸收尾气.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___ 的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____ 溶液的洗气瓶.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06 05:02: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钾,铝,铝,S2+Cl2═S↓+2Cl,锥形瓶,倒吸,变蓝,NaOH,有白色沉淀生成,饱和NaHCO3

同类题5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入选节目的所有诗词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题,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精髓,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节目创作组通过“沙画猜诗”、“飞花令”、“评委解读”等创新环节,挖掘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传统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带领老百姓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沟通古今的精神之旅,激起了人民群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诗词大会选手展现出的是中华民族谦谦君子、挥洒谈笑的气度与风貌。当有选手屡败屡战再度出现在舞台上说出“只为挑战自己、战胜自我”的时候,有选手得知母亲住院毅然放弃比赛回家陪伴的时候,有选手从诗词中获得力量与病魔抗争的时候……他们的知行合一践行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妙义。

    节目还大力创新“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表现形式,力求做到宏大主题微观表达,抽象主题具象展示。节目还全程运用移动端推动节目多屏传播,吸引观众与场上选手通过移动端同步答题,力争打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开播以后收视率一路飚升,受到一致好评,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