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杨绛创作的《我们仨》,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字深深打动了读者。
B:当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的时候,却坚决不肯拿钱。
C:各地各部门都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D:2016年湘江马拉松赛在市体育中心举行,约2000余名选手冒雨参赛。
阅读《河中石兽》,回答相关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x-15y212x+y2的分子与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是整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的亚洲国家。——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 盟国(美、英、中、苏)对日作战直到它停止抵抗为止;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军队完全解除武装……战犯交付审判……不准日本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作战的工业…——选自《波茨坦公告》材料三 ……美国借机派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1950年)10月,美军无视中国的警告,越过三八线,将战火扩大到鸭绿江边,新生政权的安全受到了威胁。——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四 “(1972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周恩来)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选自《尼克松回忆录》(1)材料一中的国家通过哪一改革使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在其强大之后不久发动了哪一侵华战争?这次战争后中日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2)依据材料二回答,中美等国在哪一战争中结为“盟国”?哪一文件的签署成为其结盟的标志性事件?(3)在材料三中,当“新生政权的安全受到了威胁”时,中国人民反击美国侵略行为的历史事件是什么?(4)材料四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是指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一年,哪位日本首相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5)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国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