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的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其主要原因是砂石比水具有较小的(  )

A:热量

B:内能

C:比热容

D:热值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8-29 08:05: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C

同类题1

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卫星云图

         ①在现代生活中,卫星云图已通过中央电视台走进千家万户,电视天气预报已成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但是,要您说说那五花八门的云图云状表示何等天气,能够说明白的恐怕不多。

         ②卫星云图是气象卫星从高空拍摄发回地面的地表黑白照片,卫星上装有不同的感光仪器,地面工作站便可接收到不同的云图。目前我国接收的云图主要有红外云图、可见光云图及水汽图等。电视节目中通常使用的云图,就是红外云图通过计算机处理、编辑而成的假彩色动态图片。利用卫星云图可以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确定它们的位置,估计其强度和发展趋势,为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提供依据。在海洋、沙漠、高原等缺少气象观测台站的地区,卫星云图所提供的资料,弥补了常规探测资料的不足,对提高预报准确率起了重要作用。

          ③若地球表面为一片晴空区,卫星观测到的,是从地面发向太空的红外辐射信息,呈现为黑灰色。黑色越深,表示地面辐射越强,天气越晴好。当某地上空有云雨覆盖,卫星观测到的,则是从云顶发向太空的红外辐射,表现为白色或灰白色。颜色越白,表示辐射越弱,气温越低,云系越厚越密实,降雨强度也就越大。晴空区与云雨区之间的过渡区,则为深灰、灰、浅灰色云系,表明有不同厚度的云而无明显降水。

        ④人们从每天播放的卫星云图照片上,经常看到有形状各异的云系,气象学家称之为云图系统,其实是各种天气系统在云图照片上的表现形式。比如,人们一目了然的夏季台风,是一片呈螺旋性旋转的巨大云团,有人称之为大气“飞碟”。它以每秒数十米的强风速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同时,又以每小时数十千米的运行速度登陆,正因有了卫星云图,在其生成之初就会被人们发现,使台风预报水平显著提高。而在过去,洋面没有气象记录,沿海设置的气象雷达探测又鞭长莫及。台风靠近沿海时,其强弱、大小及移速移向等,就连气象专家也浑然不知,更谈不上准确预报。

        ⑤夏季另一主要云图系统,就是西北太平洋上的大片黑灰色无云区,那就是夏季天气的主角——西北太平洋高压。它经常是很不规则的扁圆形,横躺于台湾省以东洋面至我国中东部大陆。黑色越深、范围越广,表明其强度越大,气温越高,稳定控制的时间也越长,人们形象地称其为“黑洞”。夏季长江中下游等地的高温热浪,多是它一手制造的“恶作剧”。

        ⑥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利用卫星云图,就可以明显跟踪冷空气活动的表征——冷锋云系的演变来判断冷空气的强弱、位置及移动方向、速度等。

        ⑦目前,虽然气象卫星云图资料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是以往任何探测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但是,目前分析气象卫星云图主要方式仍是传统的人工目视判读,有碍于天气预报制作的科学化、自动化与定量化的发展趋势。这种状况亟须改变。


同类题2

课外阅读

地球将会变得有多热?

蒋葳

    今年初,世界气象组织(WM0)发布报告称,2015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不久前,科学家又表示2016年将会是历史上最热的一年。自有记录以来,世界十大最热年都发生在1998年之后,8个在2005年之后,其中,2011~2015年是历史上最热的5年。就目前而言,全世界的温度似乎一直在上升。地球究竟能变得有多热?人类导致的变暖效应究竟是否存在上限?

    地球变热的原因——温室效应

    纵观地球46亿年的历史,地球经历了无数次温度波动,但最终总能回归到大约相同的温度范围,这是因为它存在控制自身温度的机制。其中一个关键机制就是温室效应。空气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甲烷和水蒸气,会围困来自太阳的辐射,就像一个隔热层包裹着地球。没有温室效应,地球平均温度将低达一18℃,地表将覆盖冰,我们所知的生命将无法存活。

    很明显温室效应是个好现象,但它也可能过犹不及。在地球上人类存在的时间非常短,然而我们却成为地球气候变化最重要的驱动因素。通过燃烧化石燃料和砍伐树木,我们向大气层释放了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而这已经导致温度上升。在2000~2010年的10年间,我们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已经超过了前10年的4倍,且这种上升趋势并没有任何逆转的迹象。问题在于,这些额外的温室气体在未来几十年或者几个世纪内将把地球加热到什么程度?

    地球升温4℃将是“灾难性的”

    为了预测未来地球的状态,科学家们建立了电脑模型模拟地球气候变化。这些模型可以估计当释放了特定量的温室气体,气候将如何发生变化。2013-2014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简称IPCC)将这些预测整理成报告。结果表明,如果温室气体释放量像过去50年一样继续上升,那么到本世纪中叶,地球温度将比工业化前高出1.5℃,到本世纪末地球温度将比工业化前高出4℃。

    全球气温上升1℃,不少林荫、田野就会变成干枯的荒漠;增加2℃,众多珊瑚礁就可能消失:升温3℃,夏季时北极圈将失去积雪,亚马逊雨林会逐渐枯萎;提高4℃,威尼斯等沿海城市将被完全淹没……英国《自然》杂志曾刊文称,到2100年,地球可能至少升温4℃。对人类来说,2℃是地球升温的“警戒线”,4℃则会是“灾难性的”。

    地球会成为超级大火炉吗?

    金星有时候被称为地球的另一个“邪恶的双胞胎”,这是因为,大小、质量和密度都与地球相近的金星,被认为历史上也曾拥有与地球类似的环境,但如今的它却是一个十足的炼狱:金星是太阳系中表面温度最高的行星,达到460℃,生命在金星上根本无从立足。

科学家认为,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失控的温室效应”。人们不禁担忧: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是否也可能面临同样的命运?

 

    新的能量平衡计算结果认为,目前地球上热呼呼的大气吸收的热量比散发出的热量更多。那么,温室效应失控现象会在地球上发生吗?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地球要变成一个失控的“温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必须达到大约30000ppm(1ppm即百万分之一),但就算我们烧光了地球上所有可用的化石燃料储量,也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摘自《百科知识》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