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世界第一女记者﹣﹣法拉奇传

    1929年,奥莉娅娜•法拉奇出生于佛罗伦萨,她成长于一个不苟言笑的、充满斗士精神的家庭。父亲是坚定的意大利斗士,在二战期间积极反对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权。14岁那年,有一次当飞机投下炸弹的时候,地板和墙壁都开始晃动,法拉奇和父亲躲藏在防空洞,由于太恐惧,法拉奇止不住啜泣起来。突然,父亲给了她一记响亮的耳光,并一字一字说出一句话:“女孩不要哭,也不许哭!”。法拉奇性格坚韧顽强,这和父亲的教育密切相关。

    法拉奇一直很感谢母亲托斯卡•法拉奇的激励。她多次回忆:“是妈妈,是妈妈告诉我,甚至是哭着告诉我:‘不要像我这样!不要变成你丈夫和孩子们的奴隶!要学习,去看看整个世界,要学习!’”

    法拉奇最喜欢的家人是大伯,这是她的第一位,或许也是唯一的一位老师。大伯是一名记者,这对法拉奇走上记者之路影响重大。在奥莉娅娜的一生中,她都会引述大伯的忠诫:“在记者这一职业中,一直回响着这样一条铁律:最重要的是,不要让你的读者感到厌烦!”

    受大伯此语的影响,后来法拉奇放弃研习已久的医学专业拿起了笔,从此写作成了她终身酷爱之事,尤其是在她曾采访过并深深挚爱的伴侣、希腊抵抗运动英雄、反对强权的斗士阿莱科斯•帕纳古利斯于34岁死于车祸后。

    她亲历了二战,1950年任《晚邮报》驻外记者。作为记者,法拉奇的提问表现了一种唯其所有的犀利风格,她用语率直、尖锐、咄咄逼人,轰炸般的盘问有时甚至显得有些“挑衅”,这种风格令全世界为之叫好,却令“大人物”害怕。她与全球六十多位国家政要的激烈交锋,曾令基辛格尴尬、令卡扎菲失言、令沙龙狂怒、令梅厄夫人敞开心扉……

    1961年记者扎特琳采访法拉奇,说很多人说她卑鄙、凶狠。她睁大画着浓妆的眼睛,抚了一下头发后,摆出一副清白的样子说:“凶狠是什么意思?说出实情?我觉得我很和蔼。采访一个人时我总是尽力挖出他最好的一面。好比画画的时候我尽力画他好看的地方。”扎特琳说也许她有时画了一幅不够公正的、负面的画像。她回答说:“那不是我的错,那就是他最好的一面。”

    有一种美德在她身上熠熠生辉,她对强权有着天然的憎恶和反叛,她似乎永远不知道什么叫做服从。她说:“在夏娃摘苹果那一天诞生的,并非罪恶;那一天,诞生的是一种被称为不服从的光辉美德。”法拉奇代表了当今媒体所欠缺的东西﹣﹣把真相告诉权力的勇气。

    1967年她开始任《欧洲人》周刊战地记者,非常出色。她报道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多次重大冲突,足迹遍布拉美、黎巴嫩、越南和科威特。她就像一个无畏的战士一样,在这个男性占主导地位的领域奋勇前进。

    法拉奇罹患癌症多年后,于2006年9月14日夜间在佛罗伦萨结束了她77年的传奇人生。她的去世在意大利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意大利共和国总统纳波里塔诺致信其家属,对意大利失去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记者和成就卓著的作家”表示哀悼,前总统钱皮称颂法拉奇的一生是“勇敢、战斗和榜样的一生”。

(摘编自《中国青年杂志》和“百度百科”,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她在文学创作中几乎从未把文学与新闻分离,始终坚持反映矛盾交织的社会现实,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体味。一些人认为她是一个“直面历史的伟大记者”和“以行为去实践心中理想”的作家。批判者指斥她“蛮横无理和傲慢”,称其文风“夸张”“浮华”,有强烈的“自我表现主义”。②“9•11”事件后不久,法拉奇在意大利的《晚邮报》上发表了文章,措辞强烈地攻击伊斯兰教。这篇文章后来扩展成书,题为“愤怒与骄傲”,称伊斯兰文明是“一种野蛮落后的文化”。她的一些说法令西方媒体也感到失之偏颇。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3-10 10:34: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半碗青稞面

    周副主席的病还没有痊愈,红军就进入了大草地。

    大草地茫茫无边,全是齐腰深的水草。水草下不是盘根错节的草垛,就是深深的烂泥潭,不小心踏进泥潭,眨眼就会被淹没。草地的天气怪极了,从早到晚,一天可以经历春夏秋冬四季。一会儿万里无云,烈日晒得皮肤痛,一会儿又冷雨凄凄,接着就是鹅毛大雪,冻得人牙齿打颤。

    在这杳无人烟的草地上,红军只有可怜的一点青稞作军粮。开始,每到宿营地,红军战士就用脸盆煮一碗青稞面,算做一餐,一日三碗。后来一天只能两碗,再后来,一天只能吃一小碗青稞面了。指战员们饿得全身发软,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健康人尚且如此,病中的周副主席更加难受。但周副主席坚决执行命令,绝不多吃一点青稞,还教育战士们,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一定要特别爱惜粮食。

    战士们听了他的话,都眼含热泪,把仅有的一点青稞面装在粮袋里,拴在腰带上。

    这天晚上,又是狂风暴雨。用被单做的帐篷抵挡不住风雨的袭击,战士们都淋成了落汤鸡。周副主席命令警卫员们都到他办公的帐篷里去休息。大家怕影响他办公,不肯去。他冒着大雨亲自来了,说:“你们不去,我心里不安。”大家只好走进他的帐篷,和周副主席一起背靠着背坐到天明。草地的寒风吹冷了战士们的肌骨,可周副主席的深情却像火烤暖了战士们的心。

    这样走了几天,草地仍然无边无际。战士们的青稞面吃完了,路上的野菜也吃光了。总部命令,把军马杀掉吃肉。人多马少,马肉也很快吃光。于是,红军烧皮带吃,甚至把随身带的纸张咽下去充饥。红军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周副主席下了命令,把他珍存的一点青稞面分给大家泡水喝。

    魏国禄(警卫员)急了:“那您吃什么?”

    周副主席两只大眼睛放着严峻的光芒,清瘦的脸上肌肉抖动着:“有同志们活着就有我。只要留一个革命同志的生命,就会给革命事业增加一份力量。拿出来分掉!”

    这掺上了一点点青稞面的热水,分到战士手中,战士们流泪了。这不是一点点青稞面,这是周副主席的心意和他的生命啊!大家默默地发誓:“只要我们还没有停止呼吸,爬也要爬出草地!”

    战士们又上路了,在这茫茫的草地上,进行着摧不垮的铁的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