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日:‘子之为鹊也,不若翟之为辖(车轴两头固定车轮的“销”),须臾刘(刘,通“镂”,刻削)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谓巧,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对此记载认识正确的是( )
①错误地认为对同一事物的价值评价因人而异
②肯定了事物的价值在于其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③包含了应把人的利益作为价值标准的思想
④坚持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标准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德法兼治 相得益彰】
材料一: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思想品德课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法治建设。法治与德治如鸟之两翼,不可偏废。
材料二:“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今年刚通过的《民法总则》经历了立法草案公开征集意见、审议和表决前评估等立法程序,几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民法典的编纂之所以费时日久,是因为它需要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体现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下面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两种细胞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意::内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
把圆的半径缩小到原来的 14 ,那么圆的面积缩小到原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