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调节气垫导轨底座螺母,观察导轨上的气泡仪,使导轨成水平状态;
b.在滑块C、D间放入一个轻质弹簧,用一条橡皮筋捆绑箍住三者成一水平整体,静置于导轨中部;
c.将光电门尽量靠近滑块C、D两端;
d.烧断捆绑的橡皮筋,使滑块C、D在弹簧作用下分离,分别通过光电门A、B;
e.由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C第一次通过光电门A时I形挡光条持续挡光的时间tC,以及滑块D第一次通过光电门B时I形挡光条持续挡光的时间tD.
丁达尔现象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1)如图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氢氧化铁胶体丁达尔现象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 原因是____ (试从分散系的分类进行讨论说明).
(2)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____ ,理由是____
(3)去树林观察丁达尔效应有诸多不便,聪明的你想出了许多在家里看到丁达尔效应的方法,其中最简单、最环保的方法是____
世界被“发现”以后,人类的联系日益密切和加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哥伦布交换”。16世纪伊始,天花、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行性感冒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居民人口数量锐减。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从欧洲来到了美洲。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人类移民也自愿或者被迫地漂洋过海来到了新的土地上生活。
——据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整理
材料二
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描述19世纪中期的英国经济时说:“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世界性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复兴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因而被公认为调整当代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开始。
——彭树智《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座 坐
①我的____位在丽丽旁边。
②我____在小军的后面。
红 虹
③老师穿的上衣是____色的。
④大雨后,一道彩____挂在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