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法治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彰显着不同文化的精神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施仁政在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

——摘自《历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根本大法,去承认它,这就是宪法。

——《***选集》(第2卷)

材料三 追溯中国宪政史,往往要寻至清末立宪。1908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并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1912年3月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昙花一现的《临时约法》与其后接二连三的立宪丑剧和骗局,使得近代中国宪政的命运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苗连营《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2-15 04:41: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