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生态环保是一个亘古至今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家的崇尚自然、儒家的仁义思想、宗教不杀生的观念在我国古人的环保思想上都有一席之地,并上升到政治、法律的高度,甚至提出不重视环保“不可以为天下王”。许多朝代都设过虞、衡机构,有山虞、泽虞、川衡、林衡。山虞、林衡分别负责山林环保政策法令的出台和执行。泽虞、川衡类似,只不过是管川泽鱼鳌而已。古代环保立法可以追溯到夏禹执政时期,而秦的《田律》则被看成是中国最早的“环保法”,此后历代大多有相应的环保法规。

    在古代环保法中,似秦朝《田律》中“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之类的内容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它体现出小农经济时代生态意识中不违农时而增加农业收入的现实功利主义。因为功利主义,唐朝出现了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因为功利主义,新航路的开辟给中国带来了改善生存的机遇,又变成了恶化生态的“契机”……

——改编自互联网

材料二:秦岭渭水滋养十三朝古都,形成历史上“八水绕长安”的生态佳话。唐长安因渭水而繁盛,却又因水而被迫迁都。……宽阔的朱雀大道,宏大的正规城市,建设城市养活城市,让高大的秦岭、八百里秦川不胜其负。弱小的“卖炭翁”受城市富贵者所累,但 “伐薪烧炭南山中”累倒的却是巍峨的秦岭呀!以至于唐代末期需要伐木时,要到今天山西境内的岚县才能找到高大木材。长安城从汉唐时期就一直沿袭饮用井水的习惯。到宋元时期,井水污染已经非常严重。明代的水环境整治曾一度出现过好转,但及至清代,由于土地兼并,大批失地农民深入秦岭伐林垦荒,生态又一次遭受严重毁坏。近代,孙中山提出南水北调,引汉济渭。而今,引汉济渭工程已在2009年启动。

——改编自纪录片《大秦岭·感恩秦岭》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7-06 03:08: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CO和H2作为重要的燃料和化工原料,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1)已知:C(s)+O2(g)=CO2(g)△H1=﹣393.5kJ•mol﹣1

C(s)+H2O(g)=CO(g)+H2(g)△H2=+131.3kJ•mol﹣1

则反应CO(g)+H2(g)+O2(g)=H2O(g)+CO2(g)△H=____   kJ•mol﹣1

(2)利用反应CO(g)+H2(g)+O2(g)=CO2(g)+H2O(g) 设计而成的MCFS燃料电池是用水煤气(CO和H2物质的量之比为1:1)作负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为 正极助燃气,用一定比例的Li2CO3和Na2CO3低熔点混合物做电解质的一种新型电池.现以该燃料电池为电源,以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反应装置以及现象如图所示.则有:

①燃料电池即电源的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 ;

②已知饱和食盐水的体积为1L,一段时间后,测得左侧试管中气体体积为11.2mL(标准状况),若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而且电解后将溶液混合均匀,则此时溶液的pH为____ 

(3)在不同的温度下,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CO

H2O

H2

CO

1

650

4

2

1.6

2.4

6

2

900

2

1

0.4

1.6

3

①实验1中以v(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 (取2位小数).

②下列措施可能使上述反应中CO的转化率增大的是____ (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D.再加入一定量H2O(g)  E.使用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