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宣言》中称,民族主义是被征服民族抵抗战胜民族,是以本党之民族主义主张融合与此人类四分之一人口,以与战胜民族反抗。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由支持转而压制民众,摧残民众团体。这反映了( )
A:国民党趋向政治独裁
B:国共两党开始出现利益分歧
C:资产阶级反侵略失败
D:中共民主革命目标发生变化
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楚昭王遭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反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
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节选自《容斋随笔》,有改动)
【注】楚昭王遭阖庐之祸:指吴王阖庐伐楚,五战,楚王败。
改革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他们也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公民大会是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材料二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实行征兵制。材料三 “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1)材料一所反映的是?(城邦国家)的改革。(2)材料二反映的改革是? 这一改革有何历史作用? (3)材料三“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反映的是古代西欧地区的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的形成和什么改革有关?(4)结合当今中国改革的成就,谈谈上述改革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
某校学生来自甲、乙、丙三个地区,其人数比为2:3:5,如图所示的扇形图表示上述分布情况.已知来自甲地区的为180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